RUC+微导管与RUC导管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症效果的对比分析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15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1.1 纳入标准 | 第11页 |
1.2 排除标准 | 第11页 |
1.3 研究对象分布 | 第11-12页 |
2 研究设备及材料 | 第1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3.1 分组 | 第12-13页 |
3.2 术前准备 | 第13页 |
3.3 手术操作 | 第13页 |
3.4 术后处理 | 第13页 |
4 观察指标 | 第13-14页 |
4.1 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 第13-14页 |
4.2 治疗后短期及长期的复发情况 | 第14页 |
4.3 子宫形态、大小及病灶变化评价 | 第14页 |
5 统计学方法 | 第14-15页 |
结果 | 第15-19页 |
1 随访61例患者术后3个月后痛经情况 | 第15页 |
2 随访61例患者术后6个月后痛经情况 | 第15-16页 |
3 随访53例患者术后9个月后痛经情况 | 第16-17页 |
4 随访43例患者术后12个月的痛经情况 | 第17-18页 |
5 随访61例患者术后复发率的情况 | 第18-19页 |
讨论 | 第19-27页 |
1 子宫腺肌症概述及目前治疗现状 | 第19-20页 |
2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机理 | 第20页 |
3 经动脉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 第20-21页 |
4 RUC导管及微导管各自的特点 | 第21页 |
5 不同导管治疗方式效果分析 | 第21-27页 |
结论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文献综述 | 第3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