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无功/电压控制分区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2章 基于L指标的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辨识方法 | 第16-28页 |
2.1 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模型 | 第16-18页 |
2.1.1 潮流计算中风电场的处理 | 第16-18页 |
2.2 风电场输出功率的随机模型 | 第18-21页 |
2.2.1 风速概率模型 | 第18-19页 |
2.2.2 风机输出功率模型 | 第19-20页 |
2.2.3 风电场输出功率模型 | 第20-21页 |
2.3 含风电场系统静态电压薄弱节点概率辨识方法 | 第21-27页 |
2.3.1 L指标对各节点注入有功功率的灵敏度计算 | 第21-24页 |
2.3.2 L指标对各节点注入无功功率的灵敏度计算 | 第24页 |
2.3.3 概率性L指标的计算 | 第24-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方法 | 第28-40页 |
3.1 全维节点电压/无功灵敏度矩阵 | 第28-31页 |
3.1.1 全维节点电压/无功灵敏度矩阵的构造 | 第28-30页 |
3.1.2 电气距离的计算 | 第30-31页 |
3.2 基于遗传算法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方法 | 第31-39页 |
3.2.1 无功电压控制分区条件及遗传算法简介 | 第31-32页 |
3.2.2 向上归类合并法 | 第32-33页 |
3.2.3 基于遗传算法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模型 | 第33-37页 |
3.2.4 区域主导节点选择准则 | 第37页 |
3.2.5 风电场因素的处理 | 第37-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基于L指标的各分区无功源补偿点最佳选择及算例分析 | 第40-53页 |
4.1 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薄弱节点概率辨识 | 第40-44页 |
4.2 含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分区仿真 | 第44-49页 |
4.2.1 全维节点灵敏度电压/无功综合矩阵构造 | 第44-45页 |
4.2.2 分区结果 | 第45-47页 |
4.2.3 主导节点选择 | 第47页 |
4.2.4 分区结果校验 | 第47-49页 |
4.3 基于L指标的各分区无功源补偿点的最佳选择方案 | 第49-52页 |
4.3.1 常用选择方法 | 第49-50页 |
4.3.2 基于L指标的无功源补偿点选择 | 第50-51页 |
4.3.3 算例仿真及验证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