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研究重点和思路 | 第14-15页 |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信用证融资的法学原理研究 | 第16-38页 |
第一节 信用证的内涵与特点 | 第16-28页 |
一、早期信用证的法律特征 | 第16-18页 |
二、现代信用证的法律机理 | 第18-22页 |
三、信用证法律属性的争议 | 第22-25页 |
四、信用证涉及的法律关系 | 第25-28页 |
第二节 信用证融资的法律特点、功能与模式 | 第28-33页 |
一、信用证融资的法律特点 | 第28-30页 |
二、信用证融资的法律功能 | 第30-31页 |
三、信用证融资的法律模式 | 第31-33页 |
第三节 信用证交易机制带来的弊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33-38页 |
一、信用证法律上的独立性的利弊分析 | 第35页 |
二、法院禁止令与信用证独立抽象原则 | 第35-36页 |
三、银行审查范围在法律上的不可突破性 | 第36-38页 |
第二章 信用证项下进口商融资法律问题 | 第38-62页 |
第一节 进口押汇法律问题 | 第38-48页 |
一、进口押汇的流程和法律性质 | 第38-41页 |
二、进口押汇涉及到的法律关系 | 第41-42页 |
三、进口押汇的银行和司法困惑 | 第42-48页 |
第二节 担保提货法律问题 | 第48-56页 |
一、担保提货的法律特征及功能 | 第48-50页 |
二、担保提货实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 第50-53页 |
三、担保提货中的法律实务思考 | 第53-56页 |
第三节 授信开证法律问题 | 第56-62页 |
一、授信开证是一种短期融资方式 | 第56-58页 |
二、授信开证实务中的保证金问题 | 第58-62页 |
第三章 信用证项下出口商融资法律问题 | 第62-80页 |
第一节 出口押汇的法律原理 | 第62-71页 |
一、出口押汇的基本含义 | 第62-65页 |
二、出口押汇的法律特点 | 第65-67页 |
三、出口押汇的法律障碍 | 第67-71页 |
第二节 出口押汇与议付的法律比较 | 第71-80页 |
一、议付法律性质的国际惯例解读 | 第71-72页 |
二、我国出口押汇的复杂利益冲突 | 第72-76页 |
三、我国出口押汇的弊端及其出路 | 第76-80页 |
第四章 信用证融资法律风险与控制 | 第80-101页 |
第一节 信用证融资中的银行法律风险 | 第80-85页 |
一、信用证融资中银行法律风险的成因 | 第80-82页 |
二、信用证融资中银行法律风险的类型 | 第82-84页 |
三、信用证融资中银行法律风险的防范 | 第84-85页 |
第二节 信用证诈骗与欺诈的司法认定及防范 | 第85-94页 |
一、信用证融资诈骗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 第86-87页 |
二、信用证诈骗与欺诈分属于不同的法学范畴 | 第87-90页 |
三、信用证诈骗与欺诈有着相似的原因和形式 | 第90-92页 |
四、信用证诈骗与欺诈法律救济手段的互补性 | 第92-94页 |
第三节 进口押汇的担保设置问题 | 第94-101页 |
一、提供有效担保机制是信用证融资的前提 | 第94-95页 |
二、我国银行进口押汇担保机制的法律障碍 | 第95-98页 |
三、以信托收据为核心构建进口押汇担保机制 | 第98-101页 |
第五章 我国信用证融资法律制度的创设 | 第101-114页 |
第一节 我国对信用证融资司法态度的统一 | 第101-106页 |
一、我国有关信用证欺诈的司法认定标准 | 第101-103页 |
二、我国在信用证融资中对UCP600 的态度 | 第103-104页 |
三、我国信用证融资纠纷的法律适用原则 | 第104-106页 |
第二节 我国信用证融资法律体系的完善 | 第106-114页 |
一、我国推广信用证融资的可行性分析 | 第106-108页 |
二、我国信用证融资的法律渊源和体系 | 第108-109页 |
三、加强我国信用证融资立法的建议 | 第109-114页 |
结语 | 第114-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