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1. 前言 | 第11-12页 |
2. 药用植物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2.1 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2.2 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2.3 体细胞杂交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3. 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3.1 原生质体的来源 | 第17-18页 |
3.2 融合方法 | 第18页 |
3.3 融合方式 | 第18-20页 |
3.4 体细胞杂种的鉴定 | 第20-21页 |
3.5 目标性状转移 | 第21-23页 |
4. 獐牙菜属植物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4.1 獐牙菜属植物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4.2 獐牙菜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 | 第24页 |
4.3 药效等化学成分测定和含量分析的方法 | 第24-25页 |
5. 研究背景及立题意义 | 第25-26页 |
实验部分 | 第26-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9页 |
1. 柴胡与四数獐牙菜的原生质体融合 | 第26-28页 |
1.1 培养基及溶液配方 | 第26-27页 |
1.2 材料 | 第27页 |
1.3 四数獐牙菜培养条件优化 | 第27页 |
1.4 原生质体的游离与制备 | 第27-28页 |
1.5 紫外线(UV)处理供体原生质体 | 第28页 |
1.6 双亲原生质体的融合和培养 | 第28页 |
2. 再生愈伤组织的鉴定 | 第28-39页 |
2.1 同工酶分析 | 第28-30页 |
2.2 RAPD分析 | 第30-32页 |
2.3 胞质基因SSR分析 | 第32-34页 |
2.4 染色体分析 | 第34页 |
2.5 荧光原位杂交 | 第34-37页 |
2.6 HPLC测定药效含量 | 第37-38页 |
2.7 GC-MS分析 | 第38-3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56页 |
1. 四数獐牙菜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39-40页 |
1.1 培养基的影响 | 第39页 |
1.2 激素的影响 | 第39-40页 |
2. 融合产物的生长发育 | 第40-41页 |
2.1 再生愈伤 | 第40页 |
2.2 植株再生 | 第40-41页 |
3. 融合再生愈伤组织的鉴定 | 第41-47页 |
3.1 同工酶鉴定与分析 | 第41-42页 |
3.2 RAPD鉴定与分析 | 第42-43页 |
3.3 染色体分析 | 第43-45页 |
3.4 GISH分析 | 第45-46页 |
3.5 SSR鉴定与分析 | 第46-47页 |
4. 融合再生植株的鉴定 | 第47-48页 |
5 HPLC测定部分杂种克隆,再生植株及柴胡、四数獐牙菜的药效成分 | 第48-51页 |
6. GC/MS分析 | 第51-56页 |
讨论 | 第56-60页 |
1. 体细胞杂交的融合再生能力与UV及其剂量的关系 | 第56页 |
2. 对称融合自发形成的不对称性杂种与植株再生 | 第56-57页 |
3. 科间植物体细胞杂种染色体消减与植株再生 | 第57-58页 |
4. 体细胞杂种的核基因组互作 | 第58页 |
5. 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实现藏药材药效成分的转移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及获奖情况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