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

乳杆菌发酵产物与中药协同对皮肤消毒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9-16页
    1.1 消毒剂概况第9-10页
    1.2 皮肤微生物学特点第10页
    1.3 皮肤传播疾病的新特点第10页
    1.4 皮肤消毒与皮肤消毒剂第10-11页
    1.5 我国皮肤膜和手消毒效果评价及对皮肤黏膜消毒剂的评价标准第11-12页
    1.6 国外抗(抑)菌剂与皮肤膜消毒剂相关评价标准第12-13页
    1.7 中药抗菌作用及中药消毒剂研究现状第13-14页
    1.8 双歧杆菌、乳杆菌制剂在临床医疗中的应用第14-16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6-26页
    2.1 实验材料第16-17页
    2.2 实验方法第17-2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6-44页
    3.1 乳杆菌(双歧杆菌)生长曲线和发酵液pH值变化的测定结果第26-28页
    3.2 乳杆菌(双歧杆菌)体外抑菌活性测定结果第28-32页
    3.3 单味中药体外抑菌实验结果第32-35页
    3.4 乳杆菌发酵上清液与中药协同实验及最佳组方的选定结果第35-37页
    3.5 体外杀菌曲线测定结果第37-39页
    3.6 中和剂选择、鉴定实验与微生物杀灭实验结果第39-41页
    3.7 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第41-42页
    3.8 抗感染结果第42页
    3.9 对皮肤消毒现场实验结果第42-44页
4 讨论第44-49页
    4.1 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体外抑菌活性比较第44-45页
    4.2 中草药体外抑菌作用的筛选第45-46页
    4.3 乳杆菌发酵上清液与中药协同实验及最佳组方的选定第46-47页
    4.4 中和剂选择及鉴定第47-48页
    4.5 杀菌效果、对皮肤的刺激性及抗感染作用第48-49页
5 结论与建议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5页
作者简介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eCl3催化烯烃的氢胺化反应和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合成
下一篇: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English Major Postgraduates Motivation and Their English Achie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