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9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1.2 镁合金的塑性变形理论及成形工艺 | 第14-20页 |
1.2.1 镁合金的滑移 | 第14-15页 |
1.2.2 镁合金的孪生 | 第15-16页 |
1.2.3 影响镁合金孪生的主要因素 | 第16-17页 |
1.2.4 镁合金的塑性成形工艺 | 第17-20页 |
1.3 镁合金中形变孪生对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20-21页 |
1.3.1 孪生对合金晶体取向的调整 | 第20-21页 |
1.3.2 孪生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21页 |
1.3.3 孪生对合金力学行为的影响 | 第21页 |
1.4 镁合金中形变孪生机理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1.4.1 切变-重组理论 | 第22-23页 |
1.4.2 孪生位错运动理论 | 第23-25页 |
1.4.3 原子群转动理论 | 第25页 |
1.4.4 孪生的扰动理论 | 第25-26页 |
1.5 本研究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2 挤压镁合金形变孪生行为及孪晶特征演变 | 第29-51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 | 第30-32页 |
2.3 单向压缩孪生形变行为及其本质 | 第32-41页 |
2.3.1 单向压缩变形过程中组织与织构的演变 | 第32-35页 |
2.3.2 单向压缩过程中组织演变的本质 | 第35-38页 |
2.3.3 孪生在压缩变形过程中对加工硬化的作用及其机理 | 第38-41页 |
2.4 不同预应变的 ERD 样品的屈服行为及其演变机制 | 第41-46页 |
2.5 多向顺次应变条件下孪晶特征的演变及其机理 | 第46-4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3 预变形对挤压态 AZ31 镁合金拉压屈服不对称及加工硬化的影响 | 第51-73页 |
3.1 引言 | 第51页 |
3.2 实验 | 第51-54页 |
3.3 预变形过程组织与织构的演变 | 第54-58页 |
3.4 预变形对压缩与拉伸屈服行为的影响 | 第58-64页 |
3.4.1 预变形对压缩屈服行为的影响 | 第58-59页 |
3.4.2 预变形对拉伸屈服行为的影响 | 第59-63页 |
3.4.3 预变形对拉压屈服不对称的影响 | 第63-64页 |
3.5 不同预变形量试样在随后拉伸中的加工硬化行为 | 第64-69页 |
3.5.1 高预变形量试验的设计 | 第64-65页 |
3.5.2 高预变形量条件下合金组织与织构的演变 | 第65-67页 |
3.5.3 不同预变形试样的加工硬化行为 | 第67-69页 |
3.6 分析与讨论 | 第69-71页 |
3.6.1 退孪生对镁合金塑性变形加工硬化的作用 | 第69-70页 |
3.6.2 退孪生对试样最终伸长量的影响 | 第70-7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4 AZ31 镁合金{1012}孪生的原子运动及孪晶界特征 | 第73-97页 |
4.1 引言 | 第73-74页 |
4.2 {10-12}孪生的原子运动 | 第74-92页 |
4.2.1 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与拓扑结构分析 | 第74-78页 |
4.2.2 {1012}孪生原子位移矢量的计算 | 第78-87页 |
4.2.3 {1012}孪生的原子群旋转形核模型 | 第87-92页 |
4.3 理想的{1012}孪晶界特征 | 第92-93页 |
4.4 与滑移交互作用下的{1012}孪晶界特征 | 第93-9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4-97页 |
5 镁合金中{1012}孪晶形核的位错机制探索 | 第97-105页 |
5.1 引言 | 第97页 |
5.2 基于原子群单元旋转的晶体缺陷致孪晶形核机制 | 第97-101页 |
5.3 经典孪生位错与 a/6〈1010〉不全位错的关系 | 第101-102页 |
5.4 晶界缺陷对孪生位错形成的作用 | 第10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2-105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05-10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05-106页 |
6.2 研究工作的创新点 | 第106-107页 |
6.3 后续工作及展望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1页 |
附录 | 第121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