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川东北元坝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地层与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23页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1页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1-17页
     ·国外碳酸盐岩研究现状第11-13页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现状与意义第13-14页
     ·研究区勘探开发现状第14-15页
     ·飞仙关组层序、沉积相及储层研究现状第15-17页
   ·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研究思路与技术手段第20-21页
     ·研究思路第20-21页
     ·具体技术手段第21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量第21页
   ·论文的主要成果第21-23页
第2章 元坝地区飞仙关组区域地质概况第23-27页
   ·区域地质背景第23-24页
   ·川东北地区早三叠世沉积格局分析第24-27页
     ·飞一、飞二时期第24-25页
     ·飞三时期第25页
     ·飞四时期第25-27页
第3章 飞仙关组地层发育特征与岩性剖面结构特征第27-32页
   ·飞仙关组地层发育特征第27-28页
     ·飞四段(T1f4)第27页
     ·飞三段(T1f3)第27-28页
     ·飞二段(T1f2)第28页
     ·飞一段(T1f1)第28页
   ·飞仙关组岩性剖面结构特征第28-32页
     ·台地边缘相岩性剖面结构第28-29页
     ·斜坡相岩性剖面结构第29-30页
     ·陆棚相岩性剖面结构第30-32页
第4章 元坝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第32-50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飞仙关组三级层序特征研究第32-45页
     ·层序界面特征第32-33页
     ·飞仙关组三级层序划分依据第33-36页
     ·飞仙关组地震层序地层分析第36-37页
     ·飞仙关组三级层序体系域发育特征第37页
     ·飞仙关组高频层序划分依据第37-39页
     ·飞仙关组高频层序发育特征第39-45页
   ·飞仙关组三级及高频层序格架发育特征第45-46页
     ·元坝地区飞仙关组三级层序格架特征第45页
     ·元坝地区飞仙关组高频层序格架特征第45-46页
   ·飞仙关组层序及高频层序发育控制因素第46-50页
     ·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发育控制因素第46-48页
     ·飞仙关组高频层序地层发育控制因素第48-50页
第5章 元坝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研究第50-63页
   ·沉积相划分第50页
   ·沉积相类型特征第50-54页
     ·陆棚相第50-51页
     ·台地前缘斜坡相第51-52页
     ·碳酸盐岩台地相第52-54页
   ·元坝地区飞仙关组相序特征第54-56页
   ·飞仙关组层序格架内沉积模式第56-58页
     ·飞仙关组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及滩体发育分布特征第56-57页
     ·飞仙关组层序格架内沉积模式第57-58页
   ·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第58-63页
     ·下层序海侵体系域内沉积相展布特征第59页
     ·下层序高位体系域内沉积相展布特征第59-61页
     ·上层序海侵体系域内沉积相展布特征第61页
     ·上层序高水位体系域内沉积相展布特征第61-63页
第6章 储层成岩作用特征第63-72页
   ·飞仙关组主要成岩作用特征及成岩序列第63-68页
     ·胶结作用第63-64页
     ·压实压溶作用第64-65页
     ·白云石化作用第65-66页
     ·溶蚀作用第66-67页
     ·重结晶作用第67页
     ·碎裂作用第67-68页
   ·飞仙关组成岩作用序列第68-70页
     ·同生成岩阶段第68页
     ·早成岩阶段第68-69页
     ·中成岩阶段第69页
     ·晚成岩阶段第69-70页
   ·飞仙关组储层形成控制因素分析第70-72页
     ·沉积有利相带的控制第70-71页
     ·成岩作用第71-72页
第7章 元坝地区飞仙关组储层发育分布特征第72-83页
   ·储层岩石类型及岩石学特征第72-74页
     ·鲕粒灰岩第72页
     ·藻砂屑灰岩第72-73页
     ·粒屑灰岩第73-74页
   ·储集空间类型与储层类型第74-77页
     ·孔隙第74-75页
     ·裂缝第75-76页
     ·滩相鲕粒灰岩溶蚀孔隙型储层第76-77页
     ·裂缝型储层第77页
   ·井剖面飞仙关组储层综合解剖第77-79页
   ·飞仙关组层序格架内储层发育分布特征第79-83页
     ·飞仙关组钻井剖面储层发育分布特征第79-80页
     ·飞仙关组层序格架内储层发育分布特征第80-82页
     ·飞仙关组层序格架内储层发育分布模式第82-83页
第8章 飞仙关组储层评价第83-98页
   ·飞仙关储层物性特征第83-84页
   ·孔隙结构特征第84-89页
   ·飞仙关组滩相储层测井孔隙度计算第89-92页
     ·泥质含量解释模型第89-90页
     ·计算密度一中子孔隙度第90-92页
   ·储层测井综合评价第92-98页
     ·飞仙关组储层测井评价第92-95页
     ·飞仙关组不同层序单元内储层测井评价第95-98页
结论第98-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盒8段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气源对比
下一篇:靖边气田变粘酸酸压工艺效果评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