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6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论文的基本思路 | 第12-13页 |
·论文的主要成果 | 第1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第13-16页 |
·关于反贫困的战略研究 | 第13-14页 |
·关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 第14页 |
·关于农村信息化建设研究 | 第14-16页 |
第2章 四川民族地区发展概况 | 第16-26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17页 |
·地貌复杂,环境脆弱,生产生活条件恶劣 | 第16页 |
·地势高亢,气候高寒,各种自然灾害频繁 | 第16页 |
·地处边远,交通闭塞,远离经济社会中心 | 第16-17页 |
·人口概况 | 第17-18页 |
·人口密度低,人口居住分散 | 第17页 |
·农牧业人口多,城镇居民少 | 第17页 |
·人口素质普遍较低 | 第17-18页 |
·生态环境概况 | 第18页 |
·森林植被破坏较大 | 第18页 |
·草地退化、沙化严重 | 第18页 |
·水土流失严重 | 第18页 |
·经济发展概况 | 第18-21页 |
·经济实力薄弱 | 第19页 |
·经济结构不合理 | 第19-20页 |
·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突出 | 第20页 |
·地方财政自给率低 | 第20-21页 |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 第21-22页 |
·教育事业十分落后 | 第21页 |
·医疗卫生水平很低 | 第21页 |
·科技事业发展缓慢 | 第21-22页 |
·文化事业发展存在不少困难 | 第22页 |
·社会发展特征概况 | 第22-26页 |
·大部分民族地区为贫困文化所笼罩 | 第22-24页 |
·农牧区可利用的公共物品匮乏 | 第24页 |
·许多地区仍处于深度贫困之中 | 第24-26页 |
第3章 四川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 第26-31页 |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要求四川民族地区加快社会发展 | 第27-28页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学指标要求民族地区加快社会发展 | 第28-29页 |
·四川民族地区农牧区经济腾飞需要加快社会发展 | 第29-31页 |
第4章 四川民族地区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几个重点 | 第31-46页 |
·“先导工程”:推进农牧区社会信息化建设 | 第31-35页 |
·信息技术是塑造21 世纪最有效的一种力量 | 第31页 |
·信息技术是增强交往活动的有力手段 | 第31-32页 |
·信息技术对冲破贫困文化笼罩有重大意义 | 第32-33页 |
·社会信息化建设在民族地区发展战略中具有先导作用 | 第33页 |
·民族地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 第33-34页 |
·正确处理信息技术的战略性应用与阶段性策略 | 第34-35页 |
·“支撑工程”: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 | 第35-38页 |
·找准提升科技进步能力的着力点 | 第36页 |
·大力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 第36-37页 |
·切实用好本土科技资源 | 第37页 |
·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技术产业 | 第37-38页 |
·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 | 第38页 |
·“基础工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 第38-41页 |
·建立健全远程教育体系 | 第39-40页 |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 第40页 |
·集中办好寄宿制学校 | 第40页 |
·深化民族地区教育体制改革 | 第40-41页 |
·“战略工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41-46页 |
·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瓶颈 | 第41-42页 |
·加强特色产业人才开发 | 第42-43页 |
·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 第43页 |
·切实加强人才宏观调控 | 第43页 |
·培养和造就战略型民族干部 | 第43-44页 |
·营造栓心留人的环境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研课题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