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萨特的“匮乏”概念的产生 | 第16-21页 |
2.1 萨特思想的时代背景 | 第16页 |
2.2 萨特“匮乏”概念的产生 | 第16-18页 |
2.3 萨特“匮乏”概念的经济学起源 | 第18-19页 |
2.4 萨特的“匮乏”概念 | 第19-21页 |
3 匮乏的特性 | 第21-26页 |
3.1 匮乏的偶然性 | 第21-22页 |
3.2 匮乏的普遍性 | 第22-23页 |
3.3 匮乏的必然性 | 第23-26页 |
4 匮乏的历史作用 | 第26-33页 |
4.1 匮乏是历史发展的最初起源 | 第26-27页 |
4.2 匮乏是历史发展的可能性基础 | 第27-30页 |
4.3 匮乏是历史发展的被动动力 | 第30-33页 |
5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匮乏历史观” | 第33-37页 |
5.1 社会存在与主观能动性 | 第33-34页 |
5.2 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个人与萨特抽象的个人 | 第34-35页 |
5.3 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问题 | 第35-37页 |
6 “匮乏”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 第37-41页 |
6.1 相对“匮乏”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 | 第37页 |
6.2 “匮乏”理论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制度的启示 | 第37-39页 |
6.3 “匮乏”理论对处理经济建设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启示 | 第39-41页 |
7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4-4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