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0-18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四)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6-18页 |
二、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特征 | 第18-32页 |
(一) 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 第19-20页 |
(二) 中国与东盟各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失衡 | 第20-23页 |
(三) 在制造业结构内部不同类别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失衡 | 第23页 |
(四) 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 第23-32页 |
1. 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产业数占制造业的比重 | 第24-27页 |
2. 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额所占比重及其变化 | 第27-30页 |
3. 中国与东盟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 | 第30-32页 |
三、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第32-36页 |
(一) 国家层面特征因素 | 第32-33页 |
1. 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 第32页 |
2. 市场规模因素 | 第32-33页 |
3. 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因素 | 第33页 |
(二) 产业特征因素 | 第33-36页 |
1. 国际直接投资因素 | 第33-34页 |
2. 规模经济因素 | 第34-36页 |
四、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36-41页 |
(一) 解释变量的选取 | 第36-37页 |
1. 中国-东盟人均GDP | 第36页 |
2. 中国-东盟人均GDP差值 | 第36-37页 |
3. 中国-东盟平均市场规模差异 | 第37页 |
4. 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程度 | 第37页 |
5. 东盟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 第37页 |
(二) 模型的设定及数据说明 | 第37-38页 |
(三) 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38-39页 |
(四) 实证结论 | 第39-41页 |
五、促进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 | 第41-44页 |
(一) 努力提高中国人均GDP | 第41页 |
(二) 加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 第41-42页 |
(三)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42页 |
(四) 大力发展制造业规模经济 | 第42-43页 |
(五) 着重吸引高水平的外商直接投资 | 第43页 |
(六) 鼓励对东盟市场的开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