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31页 |
1.1 抗癌药物的筛选研究 | 第9-13页 |
1.1.1 体内筛选法 | 第9页 |
1.1.2 体外筛选法 | 第9-13页 |
1.2 贵金属纳米材料 | 第13-18页 |
1.2.1 金属纳米团簇 | 第13页 |
1.2.2 荧光金属纳米簇 | 第13-14页 |
1.2.3 银纳米簇的合成 | 第14-16页 |
1.2.4 荧光金属纳米簇的应用 | 第16-18页 |
1.3 金属配合物抗癌活性的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1.3.1 经典非铂类金属化合物 | 第19-20页 |
1.3.2 非经典金属配合物 | 第20-24页 |
1.4 miRNA简介 | 第24-28页 |
1.4.1 miRNA-122的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1.4.2 miRNA检测方法简介 | 第26-28页 |
1.5 介孔硅纳米粒子(MSNs) | 第28-29页 |
1.6 本论文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肝癌细胞DNA包封的银纳米簇探针与蒽醌类抗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31-44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31-34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31-34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2.2.1 DNA/AgNCs的结构表征 | 第34页 |
2.2.2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4-36页 |
2.2.3 DNA/Ag NCs-蒽醌类抗癌药物的RLS分析 | 第36-39页 |
2.2.4 DNA/Ag NCs-蒽醌类抗癌药物体系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39-40页 |
2.2.5 Ag NCs-蒽醌类抗癌药物体系的粘度分析 | 第40-41页 |
2.2.6 Ag NCs-蒽醌类抗癌药物的MTT研究 | 第41-42页 |
2.2.7 DNA/Ag NCs-蒽醌类抗癌药物的细胞凋亡 | 第42-4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肝癌细胞DNA包封的银纳米簇探针与新型铱配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44-56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3.1.1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44页 |
3.1.3 实验方法及过程 | 第44-46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5页 |
3.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6-49页 |
3.2.2 DNA/Ag NCs- IrL体系的光谱特征 | 第49-53页 |
3.2.3 DNA/Ag NCs-IrL体系的粘度分析 | 第53页 |
3.2.4 DNA/Ag NCs-IrL对癌细胞作用的研究 | 第53-54页 |
3.2.5 DNA/Ag NCs-IrL的细胞凋亡 | 第54-5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功能化的介孔硅材料共振光散射光谱探针对肝癌细胞中miRNA的研究 | 第56-65页 |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56页 |
4.2 实验步骤: | 第56-57页 |
4.2.1 介孔硅MCM-41的合成 | 第56页 |
4.2.2 介孔硅的修饰 | 第56-57页 |
4.2.3 P1-MSNs对miRNA的检测 | 第57页 |
4.2.4 miRNA的特异性检测 | 第57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7-64页 |
4.3.1 实验原理 | 第57-58页 |
4.3.2 功能化的的MSNs的表征 | 第58-59页 |
4.3.3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59-62页 |
4.3.4 P1-MSNs对M1检测的共振光散射光谱特征 | 第62页 |
4.3.5 P1-MSNs-M1体系的线性关系及灵敏度 | 第62-63页 |
4.3.6 miRNA的特异性检测 | 第6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5-66页 |
5.1.1 SMMC-7721 DNA包封的银纳米簇的合成 | 第65页 |
5.1.2 肝癌细胞DNA包封的银纳米簇探针与蒽醌类抗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65页 |
5.1.3 肝癌细胞DNA包封的银纳米簇探针与新型铱配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65页 |
5.1.4 功能化的介孔硅材料共振光散射光谱探针对肝癌细胞中miRNA的研究 | 第65-66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