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铜矿成矿环境与成矿规律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1页 |
1.1 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1.1 地质矿产勘查及开发历史 | 第11-12页 |
1.1.2 成矿构造背景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1.3 矿床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1.4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2.1 选题依据 | 第16-17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2.3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7-18页 |
1.3 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1-30页 |
2.1 区域地层 | 第21-25页 |
2.1.1 长城系特克斯群(ChT) | 第21-23页 |
2.1.2 石炭系 | 第23-24页 |
2.1.3 二叠系 | 第24-25页 |
2.2 构造 | 第25-26页 |
2.2.1 褶皱构造 | 第26页 |
2.2.2 断裂构造 | 第26页 |
2.2.3 火山穹窿 | 第26页 |
2.3 岩浆岩 | 第26-27页 |
2.4 区域地球物理 | 第27-28页 |
2.5 区域地球化学 | 第28-29页 |
2.6 区域矿产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区域岩浆作用及构造环境 | 第30-60页 |
3.1 火山岩 | 第30-39页 |
3.1.1 火山岩地质学和岩石学特征 | 第31-33页 |
3.1.2 主量元素特征 | 第33-35页 |
3.1.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第35-37页 |
3.1.4 岩浆来源及岩石成因 | 第37-39页 |
3.2 侵入岩 | 第39-53页 |
3.2.1 侵入岩地质学和岩相学特征 | 第40-43页 |
3.2.2 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43-46页 |
3.2.3 侵入岩年代学研究 | 第46-50页 |
3.2.4 侵入岩的成因类型 | 第50-52页 |
3.2.5 侵入岩成因 | 第52-53页 |
3.3 构造环境 | 第53-57页 |
3.4 小结 | 第57-60页 |
第四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 第60-85页 |
4.1 穷布拉克铜矿床 | 第60-65页 |
4.1.1 矿区地质 | 第60-62页 |
4.1.2 矿体特征 | 第62-65页 |
4.2 莫斯早特铜矿区 | 第65-73页 |
4.2.1 矿区地质 | 第65-67页 |
4.2.2 矿床特征 | 第67-73页 |
4.3 群吉萨依和群吉铜矿区 | 第73-81页 |
4.3.1 矿区地质 | 第73-75页 |
4.3.2 矿床特征 | 第75-81页 |
4.4 109 铜矿点 | 第81-85页 |
第五章 矿床地球化学与成矿机制 | 第85-118页 |
5.1 穷布拉克铜矿床 | 第86-95页 |
5.1.1 流体包裹体研究 | 第86-87页 |
5.1.2 稳定同位素分析 | 第87-93页 |
5.1.3 围岩地层含矿性研究 | 第93页 |
5.1.4 成矿流体来源 | 第93-95页 |
5.2 奴拉赛铜矿床 | 第95-105页 |
5.2.1 流体包裹体研究 | 第95-98页 |
5.2.2 稳定同位素分析 | 第98-102页 |
5.2.3 成矿流体及物质来源 | 第102-105页 |
5.3 群吉萨依、群吉、109 铜矿床(点) | 第105-113页 |
5.3.1 稳定同位素研究 | 第105-107页 |
5.3.2 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 第107-113页 |
5.4 矿床类型划分 | 第113-115页 |
5.4.1 前人划分方案存在的问题 | 第113-114页 |
5.4.2 本论文的划分方案 | 第114-115页 |
5.5 金属矿物沉淀机制 | 第115-116页 |
5.5.1 热液脉型铜矿床 | 第115-116页 |
5.5.2 次火山岩型铜矿床 | 第116页 |
5.6 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六章 区域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 第118-130页 |
6.1 地层控矿作用 | 第118-119页 |
6.2 构造控矿作用 | 第119-121页 |
6.2.1 褶皱构造 | 第119-120页 |
6.2.2 断裂构造 | 第120-121页 |
6.2.3 火山穹窿 | 第121页 |
6.3 岩浆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 第121-123页 |
6.4 成矿模式 | 第123-128页 |
6.4.1 成矿环境 | 第123-125页 |
6.4.2 成矿流体 | 第125-126页 |
6.4.3 成矿物质来源 | 第126-127页 |
6.4.4 成矿模式 | 第127-128页 |
6.5 下一步找矿方向探讨 | 第128-130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7页 |
附表 | 第147-1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9-160页 |
致谢 | 第160-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