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一、刑事和解的法律政策基础 | 第7-9页 |
二、对近年来我院刑事和解工作的调查分析 | 第9-21页 |
(一) 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 | 第9-12页 |
(二) 刑事和解适用的原则和条件 | 第12-14页 |
1、刑事和解适用的原则 | 第12页 |
2、刑事和解适用的条件 | 第12-14页 |
(三) 刑事和解的启动及和解协议的效力 | 第14-18页 |
1、刑事和解的启动 | 第14-16页 |
2、和解协议的效力 | 第16-18页 |
(四) 民间"私了"与刑事和解的区别 | 第18-21页 |
1、民间"私了"的背景分析 | 第18页 |
2、民间"私了"与刑事和解的区别 | 第18-21页 |
三、延庆县检察院在刑事和解实践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 第21-24页 |
(一) 民众纠纷的细微化与刑事和解方式单一化的冲突 | 第21-22页 |
(二) 刑事和解所需时间与检察机关办案时间的冲突 | 第22页 |
(三) 几项制度的缺失,使得刑事和解步履蹒跚 | 第22-24页 |
1、附条件量刑建议制度的缺失 | 第22-23页 |
2、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法律地位尚未确认 | 第23页 |
3、刑事和解执行标准缺乏制度化规定 | 第23-24页 |
四、对于以农村为基本工作背景环境的基层检察院刑事和解的探索性建议 | 第24-27页 |
(一) 权威的主持者 | 第24-25页 |
(二) 各部门协调,乡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协助检察机关的刑事和解工作 | 第25-26页 |
1、发挥现有的检察官联络室的作用 | 第25-26页 |
2、各乡镇司法所积极做好日常生活中的释法说理工作 | 第26页 |
(三) 法院在审查后应当确认刑事和解的效力,并在实质上尊重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 | 第26-27页 |
五、对"刑事和解"被纳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几点回应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