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基于RS和GIS技术的典型滨海湿地保护区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5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22页
        1.2.1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2 RS与GIS技术在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第18-19页
        1.2.3 海洋保护区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4 滨海湿地风险评价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2-25页
        1.3.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2 技术路线第23-25页
第2章 滨海湿地保护区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构建第25-34页
    2.1 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第25-27页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7-31页
        2.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8页
        2.2.2 指标的定权及标准化方法第28-31页
    2.3 生态风险评价流程第31-34页
第3章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保护区生境的遥感分类第34-51页
    3.1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第34-39页
        3.1.1 自然概况第34-38页
        3.1.2 社会经济概况第38-39页
    3.2 生境分类体系的建立第39页
    3.3 保护区生境的遥感解译第39-44页
        3.3.1 野外实地考察,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第39-42页
        3.3.2 保护区的遥感影像分类第42-44页
    3.4 遥感解译结果的精度评价第44-46页
        3.4.1 混淆矩阵的数学表达第44-46页
        3.4.2 保护区生境分类的精度评价结果第46页
    3.5 遥感解译的结果分析第46-51页
第4章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保护区生态风险的综合评价第51-72页
    4.1 评价区域的界定第51页
    4.2 风险受体分析第51-52页
        4.2.1 风险受体的选择第51-52页
        4.2.2 生态终点的确定第52页
    4.3 风险源分析第52-56页
        4.3.1 风险源识别第52-53页
        4.3.2 风险源概率第53-56页
    4.4 暴露与危害分析第56-60页
        4.4.1 自然风险源第56-57页
        4.4.2 人为风险源第57-59页
        4.4.3 风险源权重分析第59-60页
    4.5 生态风险的综合评价第60-70页
        4.5.1 风险网格的划分第60页
        4.5.2 综合风险概率的计算第60-61页
        4.5.3 综合损失度的计算第61-68页
        4.5.4 综合生态风险值的计算第68-70页
    4.6 生态风险管理对策第70-72页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作者简介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CP协议直喷汽油机上下位机标定软件开发
下一篇:比较单用他汀与他汀联合应用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