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9页 |
第一章 哺乳动物毛色生成及调控机制 | 第10-21页 |
1 黑色素生成过程及机制 | 第10-12页 |
2 黑色素生成的调控 | 第12-17页 |
3 黑色素生成涉及的细胞通路 | 第17-21页 |
3.1 干细胞因子(SCF)和它的受体 | 第17-19页 |
3.2 Wnt通路 | 第19页 |
3.3 α-MSH/MC1R通路 | 第19-20页 |
3.4 内皮素通路 | 第20-21页 |
第二章 miRNAs与毛色调控 | 第21-26页 |
1 miRNA与毛色调控 | 第21-22页 |
2 MiR-27a的功能研究 | 第22-26页 |
第三章 黑色素细胞特异性启动子的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1 启动子 | 第26页 |
2 黑色素细胞特异性启动子 | 第26-29页 |
第二部分 实验 | 第29-85页 |
第一章 生物信息学预测和筛选miR-27a-3p靶基因及其验证 | 第29-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42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1.2 实验仪器及耗材 | 第29-30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30-42页 |
2 结果 | 第42-49页 |
2.1 miR-27a-3p的靶基因预测 | 第42页 |
2.2 小鼠皮肤总RNA纯度及完整性的鉴定 | 第42-43页 |
2.3 小鼠尾部基因组DNA纯度及完整性鉴定 | 第43页 |
2.4 miR-27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3-45页 |
2.5 pmirGLO-Wnt3a 3’UTR的构建 | 第45页 |
2.6 pmirGLO-Wnt3a 3’UTR突变及测序 | 第45-47页 |
2.7 双荧光素报告载体与miRNAs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HEK 293 T细胞及荧光活性检测 | 第47-49页 |
2.8 miR-27a-3p及其靶基因Wnt3a的内源性表达 | 第49页 |
3 讨论 | 第49-51页 |
4 结论 | 第51-52页 |
第二章 miR-27a-3p对Wnt3a基因表达及黑色素生成的影响 | 第52-6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2-56页 |
1.1 实验样本 | 第52-53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53-56页 |
2 结果 | 第56-58页 |
2.1 小鼠黑色素细胞生长状态观察 | 第56-57页 |
2.2 转染后细胞中miR-27a-3p和Wnt3a mRNA的表达水平 | 第57-58页 |
2.3 转染后细胞中Wnt3a蛋白的表达水平 | 第58页 |
2.4 转染后细胞中黑色素含量 | 第58页 |
3 讨论 | 第58-60页 |
4 结论 | 第60-61页 |
第三章 绵羊Tyrp2基因5’调控区的克隆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1-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4页 |
1.1 动物材料和质粒载体 | 第61页 |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61-62页 |
1.3 引物设计 | 第62页 |
1.4 绵羊皮肤基因组DNA提取 | 第62页 |
1.5 绵羊Tyrp2基因5’调控区的PCR扩增 | 第62-63页 |
1.6 PCR产物的纯化与克隆 | 第63页 |
1.7 绵羊Tyrp2基因5’调控区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3-64页 |
2 结果 | 第64-68页 |
2.1 绵羊Tyrp2基因5’调控区PCR扩增结果 | 第64页 |
2.2 绵羊Tyrp2基因5’调控区克隆结果 | 第64-65页 |
2.3 绵羊Tyrp2基因5’调控区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5-67页 |
2.4 绵羊Tyrp 2基因5’调控区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 第67-68页 |
3 讨论 | 第68-70页 |
4 结论 | 第70-71页 |
第四章 绵羊Tyrp2基因5’调控区活性验证 | 第71-7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1-72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71页 |
1.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 第71-72页 |
1.3 绵羊黑色素细胞的培养 | 第72页 |
1.4 绵羊Tyrp2基因5’调控区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绵羊黑色素细胞 | 第72页 |
2 结果 | 第72-73页 |
2.1 转染效率的优化 | 第72-73页 |
2.2 绵羊Tyrp2基因5’调控区活性验证 | 第73页 |
3 讨论 | 第73-75页 |
4 结论 | 第75-76页 |
第五章 绵羊Tyrp2启动子起始的pri-miR-27a表达对黑色素生成的影响 | 第76-8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6-79页 |
1.1 动物材料和质粒载体 | 第76页 |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76-77页 |
1.3 引物设计 | 第77页 |
1.4 绵羊耳组织基因组DNA提取 | 第77页 |
1.5 绵羊pri-miR-27a的PCR扩增 | 第77-78页 |
1.6 绵羊miR-27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8-79页 |
1.7 绵羊黑色素细胞的培养及转染 | 第79页 |
1.8 绵羊黑色素细胞总RNA提取及cDNA的合成 | 第79页 |
1.9 转染后细胞中miR-27a-3p表达水平的检测 | 第79页 |
1.10 转染后绵羊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含量检测 | 第79页 |
2 结果 | 第79-83页 |
2.1 绵羊耳组织基因组DNA的提取与鉴定 | 第79-80页 |
2.2 pri-miR-27a PCR结果 | 第80页 |
2.3 载体及PCR产物酶切回收 | 第80页 |
2.4 重组质粒的PCR验证 | 第80-81页 |
2.5 重组质粒测序结果 | 第81页 |
2.6 转染效率 | 第81-82页 |
2.7 转染后miR-27a-3p在绵羊黑色素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 第82-83页 |
2.8 黑色素含量测定 | 第83页 |
3 讨论 | 第83-84页 |
4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
全文总结 | 第93-94页 |
研究创新与展望 | 第94-96页 |
Abstract | 第96-97页 |
中英文对照及缩写表 | 第98-100页 |
附录 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流程图 | 第100-102页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2-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