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杧果SOC1和SEP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前言第9-21页
    1.1 杧果概述第9页
    1.2 杧果开花相关研究第9-13页
        1.2.1 杧果开花机制第9-10页
        1.2.2 杧果开花影响因素第10-13页
            1.2.2.1 低温第10页
            1.2.2.2 叶片老熟程度第10-11页
            1.2.2.3 水分胁迫第11页
            1.2.2.4 植物生长激素第11-13页
    1.3 影响开花途径相关基因的研究第13-15页
        1.3.1 植物成花机理第13页
        1.3.2 春化途径第13-14页
        1.3.3 光周期途径第14页
        1.3.4 赤霉素途径第14-15页
        1.3.5 自主途径第15页
        1.3.6 植物开花整合因子第15页
    1.4 MADS-box研究进展第15-17页
        1.4.1 与花发育的相关性第16页
        1.4.2 在开花时间上的影响第16-17页
        1.4.3 在果实成熟中的作用第17页
        1.4.4 其他方面的作用第17页
    1.5 SOC1和SEP1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1.5.1 SOC1基因概况第17-18页
        1.5.2 SEP1基因慨况第18-19页
    1.6 研究目的意义第19-20页
    1.7 研究技术路线第20-21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1-37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21-23页
        2.1.1 材料及处理第21页
        2.1.2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21-22页
        2.1.3 菌种及克隆载体第22页
        2.1.4 酶、生化试剂第22-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37页
        2.2.1 吕宋芒SOC1和SEP1基因保守片段的克隆第23-27页
            2.2.1.1 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第23-24页
            2.2.1.2 普通反转录(First-strand cDNA synthesis)第24页
            2.2.1.3 引物设计第24-25页
            2.2.1.4 PCR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第25页
            2.2.1.5 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第25-26页
            2.2.1.6 纯化后PCR产物的链接和转化第26页
            2.2.1.7 挑取重组菌第26页
            2.2.1.8 菌液PCR第26-27页
            2.2.1.9 测序第27页
            2.2.1.10 阳性克隆菌液保存第27页
        2.2.2 吕宋芒SOC1和SEP1基因RACE实验方法第27-31页
            2.2.2.1 总RNA提取及质量检测第27页
            2.2.2.2 引物设计第27-28页
            2.2.2.3 3'RACE和5'RACE第一链cDNA的合成第28-30页
            2.2.2.4 RACE-PCR反应体系及程序第30页
            2.2.2.5 全长cDNA扩增及检测第30-31页
        2.2.3 载体构建第31-33页
            2.2.3.1 质粒提取第31-32页
            2.2.3.2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回收,链接第32-33页
            2.2.3.3 热击转化大肠杆菌第33页
            2.2.3.4 重组质粒鉴定第33页
        2.2.4 表达分析第33-35页
            2.2.4.1 取样及材料处理第33-34页
            2.2.4.2 RNA的提取第34页
            2.2.4.3 引物合成第34-35页
            2.2.4.4 反转录合成第一链第35页
            2.2.4.5 Real-Time PCR第35页
            2.2.4.6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35页
            2.2.4.7 数据分析第35页
        2.2.5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5-37页
3 结果分析第37-70页
    3.1 芒果SOC1和SEP1基因的克隆第37-39页
        3.1.1 杧果花序总RNA的提取第37页
        3.1.2 RT-PCR扩增杧果MADS-box基因保守片段第37-38页
        3.1.3 杧果SOC1基因5'RACE和3'RACE及全长的克隆第38页
        3.1.4 杧果SEP1基因5'RACE和3'RACE及全长的克隆第38-39页
    3.2 吕宋杧SOC1和SEP1基因的序列分析第39-54页
        3.2.1 保守片段序列分析第39-42页
            3.2.1.1 保守片段同源分析第39-40页
            3.2.1.2 系统发育分析第40-42页
        3.2.2 cDNA全长核苷酸序列的分析和蛋白质生理生化分析第42-54页
            3.2.2.1 杧果花发育MSOC1基因分析第42-48页
                3.2.2.1.1 杧果花发育MSOC1基因ORF分析第42页
                3.2.2.1.2 杧果花发育MSOC1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分析第42-43页
                3.2.2.1.3 杧果花发育MSOC1基因氨基酸序列的理化性质分析第43页
                3.2.2.1.4 杧果花发育MSOC1基因序列及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第43-46页
                3.2.2.1.5 MSOC1基因同源比对第46-48页
                3.2.2.1.6 构建系统发育树如下第48页
            3.2.2.2 杧果花发育MSEP1基因分析第48-54页
                3.2.2.2.1 杧果花发育MSEP1基因分析第48-49页
                3.2.2.2.2 杧果花发育MSEP1基因氨基酸序列结构分析第49-50页
                3.2.2.2.3 杧果花发育MSEP1基因序列及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第50-52页
                3.2.2.2.4 SEP1基因同源比对第52-53页
                3.2.2.2.5 构建系统发育树如下第53-54页
    3.3 杧果SOC1和SEP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4-61页
        3.3.1 蛋白亲疏水性分析和跨膜区的预测第54-57页
        3.3.2 蛋白亚细胞的定位和导肽的预测第57页
        3.3.3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第57-58页
        3.3.4 三级结构预测第58-59页
        3.3.5 蛋白功能预测第59-61页
    3.4 吕宋杧SOC1和SEP1基因的实时定量表达分析第61-68页
        3.4.1 总RNA的提取与质量鉴定第61-62页
        3.4.2 荧光定量PCR中各基因间扩增效率的分析第62-64页
        3.4.3 SOC1和SE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情况第64-68页
            3.4.3.1 SOC1和SEP1基因在吕宋杧5个不同组织部位表达量第65-66页
            3.4.3.2 SOC1和SEP1基因在不同花发育阶段表达量第66页
            3.4.3.3 SOC1和SEP1基因在不同品种间表达量差异第66-68页
            3.4.3.4 SOC1和SEP1基因在不同乙烯利处理下表达量差异第68页
    3.5 吕宋杧SOC1和SEP1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68-70页
        3.5.1 结果鉴定第68-70页
4 讨论第70-73页
    4.1 杧果SOC1和SEP1基因的克隆获得第70-71页
    4.2 杧果SOC1和SEP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71页
    4.3 杧果SOC1和SEP1基因的功能分析第71-72页
    4.4 杧果SOC1和SEP1基因的表达分析第72-73页
5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3页
致谢第83-84页
附录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环境下基于负载预测的虚拟机迁移机制研究
下一篇:面向信息系统安全的可信计算平台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