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网络谣言刑法规制中的问题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7页
一、网络谣言及其可能适用的罪名第7-11页
    (一) 网络谣言的界定第7-10页
        1. 网络谣言的含义第8-9页
        2. 如何界定法律层面上的“网络谣言”第9-10页
    (二) 网络谣言可能适用的刑法罪名第10-11页
二、网络谣言与诽谤罪第11-19页
    (一) 关于诽谤罪的适用第11-12页
    (二) 网络造谣行为适用诽谤罪的问题之一:捏造之故意第12-14页
        1. 捏造故意问题第12-13页
        2. 主观认定之本文立场第13-14页
    (三) 网络造谣行为适用诽谤罪的问题之二:关于主体之适格第14-16页
        1. 网络信息传播的两类主体第14-15页
        2. 关于主体适格的看法第15-16页
    (四) 网络造谣行为适用诽谤罪的问题之三:情节严重的认定第16-19页
        1. 情节严重认定问题第16-17页
        2. 关于情节严重的本文立场第17-19页
三、网络谣言与寻衅滋事罪第19-23页
    (一) 《解释》的解读第19-20页
    (二) 解释的争点第20-21页
        1. 信息网络空间是否等同于社会公共场所第20页
        2. 传播虚假信息行为产生的现实危害性与罪刑法定原则之冲突第20-21页
    (三) 本文的立场:寻衅滋事犯罪不适用于网络造谣行为第21-23页
        1. 信息网络空间不是社会公共场所第21-22页
        2. 寻衅滋事罪名适用应遵守罪刑法定原则第22-23页
四、网络造谣与非法经营罪第23-28页
    (一) 《解释》的解读第23-24页
    (二) 《解释》的争点第24-25页
        1.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适用主体第24-25页
        2. 有偿提供发布虚假信息服务能否构成非法经营第25页
    (三) 本文立场:非法经营罪不适用于网络造谣行为第25-28页
        1. 网络营销组织等不属于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第25-26页
        2. 有偿提供发布虚假信息不属于合法经营范围第26-28页
结语第28-30页
参考文献第30-32页
致谢第32页

论文共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苦竹林凋落物和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下一篇:苯乙醇胺A在生长育肥猪体内的代谢、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