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符号及缩略语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33页 |
1 大蒜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1 大蒜多糖的提取纯化 | 第17页 |
1.2 大蒜多糖的组成 | 第17-18页 |
1.3 大蒜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18-19页 |
1.4 大蒜多糖的应用 | 第19页 |
2 枸杞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2.1 枸杞多糖的提取纯化 | 第20页 |
2.2 枸杞多糖的组成 | 第20页 |
2.3 枸杞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20-23页 |
2.4 枸杞化多糖的应用 | 第23页 |
3 硒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3.1 硒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23-24页 |
3.2 硒多糖的来源 | 第24-25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3页 |
第二章 大蒜多糖和枸杞多糖的制备和硒化修饰 | 第33-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7页 |
1.1 药材和试剂 | 第33-34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1.3 大蒜多糖和枸杞多糖的提取 | 第34-35页 |
1.4 大蒜多糖和枸杞多糖的纯化 | 第35页 |
1.5 多糖的硒化修饰 | 第35-36页 |
1.6 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1.7 多糖中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1.8 硒含量测定 | 第36-37页 |
1.9 红外光谱鉴定 | 第37页 |
2 结果 | 第37-42页 |
2.1 大蒜多糖的提取率、糖含量和蛋白含量 | 第37页 |
2.2 枸杞多糖的提取率、糖含量和蛋白含量 | 第37-39页 |
2.3 硒化大蒜多糖的得率、硒含量和糖含量 | 第39页 |
2.4 硒化枸杞多糖的得率、硒含量和糖含量 | 第39-40页 |
2.5 硒化大蒜多糖的红外光谱 | 第40页 |
2.6 硒化枸杞多糖的红外光谱 | 第40-42页 |
3 讨论 | 第42-45页 |
3.1 多糖的提取方法 | 第42-43页 |
3.2 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43页 |
3.3 多糖的硒化修饰 | 第43-44页 |
3.4 硒化多糖的结构鉴别 | 第44页 |
3.5 硒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44页 |
3.6 多糖和杂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第三章 硒化大蒜多糖和硒化枸杞多糖体外增强免疫活性的比较 | 第49-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1.1 多糖准备 | 第49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49-50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50页 |
1.4 多糖对淋巴细胞安全浓度的测定 | 第50-51页 |
1.5 淋巴细胞增殖的测定 | 第51页 |
1.6 数据处理 | 第51页 |
2 结果 | 第51-60页 |
2.1 硒化大蒜多糖对淋巴细胞的安全浓度 | 第51页 |
2.2 硒化枸杞多糖对淋巴细胞的安全浓度 | 第51-54页 |
2.3 硒化大蒜多糖单独刺激时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 | 第54-55页 |
2.4 硒化枸杞多糖单独刺激时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 | 第55-57页 |
2.5 硒化大蒜多糖与PHA共同刺激时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 | 第57-58页 |
2.6 硒化枸杞多糖与PHA共同刺激时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 | 第58-60页 |
3 讨论 | 第60-61页 |
3.1 硒化多糖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60页 |
3.2 硒化多糖对淋巴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第四章 硒化大蒜多糖和硒化枸杞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 第63-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1.1 多糖准备 | 第63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63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63-64页 |
1.4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试验 | 第64页 |
1.5 羟自由基清除试验 | 第64页 |
1.6 抗H_2O_2氧化溶血试验 | 第64页 |
1.7 数据分析 | 第64页 |
2 结果 | 第64-68页 |
2.1 硒化大蒜多糖各组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 | 第64-65页 |
2.2 硒化枸杞多糖各组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 | 第65页 |
2.3 硒化大蒜多糖各组的羟自由基清除率 | 第65-66页 |
2.4 硒化枸杞多糖各组的羟自由基清除率 | 第66-67页 |
2.5 硒化大蒜多糖各组的氧化溶血抑制率 | 第67-68页 |
2.6 硒化枸杞多糖各组的氧化溶血抑制率 | 第68页 |
3 讨论 | 第68-70页 |
3.1 硒化修饰对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的影响 | 第68-69页 |
3.2 硒化修饰对多糖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影响 | 第69页 |
3.3 硒化修饰对多糖抗氧化溶血能力的影响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硒化大蒜多糖和硒化枸杞多糖体内增强免疫活性的比较 | 第71-8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1-73页 |
1.1 多糖准备 | 第71页 |
1.2 试剂与疫苗 | 第71-72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72页 |
1.4 动物分组与处理 | 第72页 |
1.5 淋巴细胞增殖测定 | 第72页 |
1.6 血清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72页 |
1.7 血清IFN-γ和IL-2含量的测定 | 第72-73页 |
1.8 数据分析 | 第73页 |
2 结果 | 第73-77页 |
2.1 各组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 | 第73-74页 |
2.2 各组血清抗体效价的变化 | 第74-75页 |
2.3 各组血清中IFN-γ含量的变化 | 第75-76页 |
2.4 各组血清中IL-2含量的变化 | 第76-77页 |
3 讨论 | 第77-79页 |
3.1 硒化修饰对多糖增强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 第77-78页 |
3.2 硒化修饰对多糖增强体液免疫活性的影响 | 第78页 |
3.3 硒化修饰对多糖促进IFN-γ分泌的影响 | 第78页 |
3.4 硒化修饰对多糖促进IL-2分泌的影响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硒化大蒜多糖和硒化枸杞多糖体内抗氧化活性比较 | 第81-8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1-82页 |
1.1 多糖准备 | 第81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81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81-82页 |
1.4 试验动物及分组处理 | 第82页 |
1.5 血清GSH-Px、SOD的活性和MDA含量的测定 | 第82页 |
1.6 数据分析 | 第82页 |
2 结果 | 第82-85页 |
2.1 各组血清GSH-Px活性的变化 | 第82-83页 |
2.2 各组血清SOD活性的变化 | 第83-84页 |
2.3 各组血清MDA含量的变化 | 第84-85页 |
3 讨论 | 第85-86页 |
3.1 硒化多糖对血清GSH-Px和SOD活性的影响 | 第85-86页 |
3.2 硒化多糖对血清MDA含量的影响 | 第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全文结论 | 第89-91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91-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