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S市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政务流程优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页
        1.1.2 选题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研究综述评述第14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4-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7页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7-21页
    2.1 政务流程再造的基本概念第17-19页
        2.1.1 电子政务流程再造的内涵第17页
        2.1.2 电子政务流程再造的基本特征第17-18页
        2.1.3 电子政务流程的模式比较第18-19页
    2.2 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务流程再造的双向互动第19-20页
        2.2.1 电子政务建设对政务流程再造的拉动效用第19页
        2.2.2 政务流程再造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推动效用第19-20页
    2.3 本章小结第20-21页
3 S市政务中心电子政务流程发展现状与问题第21-29页
    3.1 S市政务中心政务系统结构及信息化概况第21-22页
        3.1.1 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第21页
        3.1.2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21-22页
        3.1.3 公共服务管理创新第22页
    3.2 S市行政服务中心政务需求分析第22-24页
        3.2.1 政务职能需求分析第22-23页
        3.2.2 业务功能需求分析第23页
        3.2.3 平台性能需求分析第23-24页
    3.3 S市行政服务中心政务供给分析第24-28页
        3.3.1 政务信息化供给主体分析第24-25页
        3.3.2 政务服务的供给方式比较与选择第25-26页
        3.3.3 政务信息传递的基本环节第26-28页
    3.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4 S市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政务服务能力评价第29-46页
    4.1 电子政务服务能力测度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设计第29-30页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29页
        4.1.2 测度评价研究方法第29-30页
    4.2 电子政务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及内容第30-34页
        4.2.1 电子政务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第30-32页
        4.2.2 电子政务服务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测算第32-34页
    4.3 基于灰色聚类的电子政务服务能力评价模型第34-38页
        4.3.1 灰色聚类评价理论第34-36页
        4.3.2 电子政务服务能力评价步骤第36-38页
    4.4 S市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综合评价结果第38-45页
        4.4.1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第38-41页
        4.4.2 基于灰色聚类的S市电子政务服务能力评价第41-45页
    4.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5“互联网+”背景下S市政务中心电子政务流程再造设计第46-57页
    5.1 政务流程再造任务设计第46-54页
        5.1.1 平台总体架构设计第46-47页
        5.1.2 政务流程优化方案第47-54页
    5.2 政务流程再造的代表性技术和方法第54-56页
        5.2.1 基于JavaEE技术规范的分布式应用结构第54页
        5.2.2 基于SOA架构的系统总体框架第54-55页
        5.2.3 基于安全XML的数据交换第55页
        5.2.4 基于Web Service的应用系统整合第55页
        5.2.5 基于目录服务技术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第55页
        5.2.6 基于先进报表工具实现报表自定义与管理第55-56页
        5.2.7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化应用第56页
    5.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6 完善S市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政务流程管理的对策第57-63页
    6.1 建立知识创新机制第57-58页
        6.1.1 创新管理方式第57页
        6.1.2 创新服务理念第57页
        6.1.3 简化服务流程第57-58页
    6.2 构建知识管理平台第58页
        6.2.1 科学规划顶层设计第58页
        6.2.2 整合政务信息资源第58页
    6.3 培养知识型的人才第58-59页
        6.3.1 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以“拓眼界”为主第58-59页
        6.3.2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以“增能力”为主第59页
        6.3.3 青年员工业务培训以“提素质”为主第59页
    6.4 推进激励机制创新第59-60页
        6.4.1 重视人才管理第59-60页
        6.4.2 重视绩效考核第60页
    6.5 加强信息系统安全规制第60-62页
        6.5.1 安全管理制度第60页
        6.5.2 安全管理机构第60-61页
        6.5.3 系统建设管理第61页
        6.5.4 系统运维管理第61-62页
    6.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7.1 结论第63-64页
    7.2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致谢第70-71页
附录 1:专家评分调查表第71-75页
附录 2: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特长铁路隧道穿越不良地质段综合施工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机电液一体化的高炉设备检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