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碳量子点的微波法制备光学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27页 |
1.碳量子点(CQDs)的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CQDs概述 | 第11-12页 |
1.3 CQDs的制备 | 第12-15页 |
1.4 碳量子点的表征手段 | 第15-16页 |
1.5 CQDs的应用 | 第16-21页 |
2.荧光技术 | 第21-25页 |
2.1 荧光基本概述 | 第21-23页 |
2.2 荧光分析法 | 第23-25页 |
3.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标及内容 | 第25-27页 |
3.1 研究意义 | 第25页 |
3.2 研究目标 | 第25-26页 |
3.3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微波法合成碳量子点以及性质研究 | 第27-36页 |
1.引言 | 第27-28页 |
2.实验部分 | 第28-30页 |
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28页 |
2.2 CQDs最佳条件的确定 | 第28-29页 |
2.3 CQDs的表征 | 第29页 |
2.4 CQDs性质分析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5页 |
3.1 CQDs的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3.2 CQDs光学性能 | 第31-33页 |
3.3 碳量子点潜在应用研究 | 第33-35页 |
4 结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碳量子点在钴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 第36-44页 |
1.前言 | 第36页 |
2.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36-37页 |
2.2 碳量子点的制备 | 第3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3页 |
3.1 CQDs的光谱性质 | 第37-38页 |
3.2 CQDs对Co2+的作用条件优化 | 第38-41页 |
3.3 反应体系的线性优化 | 第41-42页 |
3.4 Co2+猝灭碳量子点荧光的机理探讨 | 第42-43页 |
3.5 样品的检测 | 第43页 |
4 结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碳量子点作荧光探针定量测定曲克芦丁 | 第44-50页 |
1 前言 | 第44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44-45页 |
2.2 碳量子点的制备 | 第4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3.1 CQDs与曲克芦丁相互作用机理 | 第45-46页 |
3.2 荧光光谱 | 第46页 |
3.3 最佳条件的选择 | 第46-48页 |
3.4 标准曲线 | 第48-49页 |
3.5 样品测定 | 第49页 |
4 结论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碳量子点作荧光探针测定盐酸雷尼替丁 | 第50-57页 |
1 前言 | 第5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50-51页 |
2.2 碳量子点的合成 | 第5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3.1 红外光谱 | 第51页 |
3.2 X-粉末衍射光谱 | 第51-52页 |
3.3 CQDs与盐酸雷尼替丁相互作用机理 | 第52-53页 |
3.4 荧光光谱 | 第53-54页 |
3.5 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54-56页 |
3.6 标准曲线 | 第56页 |
3.7 样品测定 | 第56页 |
4 结论 | 第56-57页 |
全文总结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