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

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2页
        1.2.1 间套作栽培对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第8-9页
        1.2.2 间套作栽培对作物地下部的影响第9-10页
        1.2.3 间套作栽培对作物产量优势的影响第10-1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2-16页
    2.1 试验地概况第12页
    2.2 研究方案第12-13页
    2.3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第13-14页
    2.4 数据处理第14页
    2.5 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三章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第16-21页
    3.1 马铃薯/玉米间作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第16页
    3.2 马铃薯/玉米间作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第16-18页
    3.3 讨论第18-21页
        3.3.1 马铃薯/玉米间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第18-19页
        3.3.2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多元分析第19-21页
第四章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21-29页
    4.1 马铃薯/玉米间作对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影响第21-23页
        4.1.1 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第21-22页
        4.1.2 不同年限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第22-23页
    4.2 马铃薯/玉米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影响第23-25页
        4.2.1 马铃薯/玉米间作对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的影响第23-24页
        4.2.2 马铃薯/玉米间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的影响第24-25页
        4.2.3 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第25页
    4.3 讨论第25-29页
        4.3.1 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多元分析第25-27页
        4.3.2 马铃薯/玉米间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第27-29页
第五章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作物的影响第29-33页
    5.1 马铃薯/玉米间作对作物养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第29-30页
        5.1.1 马铃薯/玉米间作对作物养分的影响第29页
        5.1.2 马铃薯/玉米间作对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第29-30页
    5.2 马铃薯/玉米间作对作物产量及产量优势的影响第30-31页
    5.3 讨论第31-33页
        5.3.1 马铃薯/玉米间作对作物养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第31-32页
        5.3.2 马铃薯/玉米间作对作物产量及产量优势的影响第32-33页
第六章 结论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9页
致谢第39-40页
个人简介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压砂西瓜对氮素的响应及压砂地土壤活性氮变化特征研究
下一篇:基于水肥一体化的饲用玉米高效栽培技术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