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非负稀疏矩阵分解的手指静脉识别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手指静脉识别技术第12-15页
        1.2.1 几种手部特征第12-13页
        1.2.2 手指静脉识别技术及优势第13页
        1.2.3 手指静脉识别的性能评价标准第13-15页
    1.3 手指静脉识别技术的的研究历史及现状第15-16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第16-18页
第2章 手指静脉图像处理第18-36页
    2.1 图像预处理第18-19页
        2.1.1 彩色图像的灰度化处理第18页
        2.1.2 灰度归一化第18-19页
        2.1.3 图像增强第19页
    2.2 手指区域的提取第19-24页
        2.2.1 图像阈值分割第19-22页
        2.2.2 手指分割后的去噪处理第22-24页
        2.2.3 确定手指区域位置第24页
    2.3 静脉分割与细化第24-26页
        2.3.1 静脉图像分割第24-25页
        2.3.2 静脉细化第25-26页
    2.4 手指静脉感兴趣区域提取第26-33页
        2.4.1 图像的旋转校正第27-29页
        2.4.2 指静脉感兴趣区域的确定第29-32页
        2.4.3 ROI尺寸归一化第32-33页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3-35页
    2.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基于非负稀疏矩阵分解的指静脉特征提取第36-52页
    3.1 非负矩阵分解第36-40页
        3.1.1 非负矩阵分解概述第36-37页
        3.1.2 非负矩阵分解理论第37-38页
        3.1.3 非负矩阵分解目标函数及迭代过程第38-40页
    3.2 稀疏非负矩阵分解第40-41页
        3.2.1 稀疏编码第40-41页
        3.2.2 稀疏非负矩阵分解目标函数及迭代过程第41页
    3.3 非负矩阵分解的稀疏性约束第41-43页
        3.3.1 稀疏因子第42页
        3.3.2 非负矩阵分解稀疏性约束目标函数及迭代过程第42-43页
    3.4 基于NMF、SNMF、NMFSC的手指静脉特征提取第43-45页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5-51页
    3.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基于小波和NMFSC的指静脉特征提取与匹配第52-61页
    4.1 基于小波和NMFSC的非负稀疏矩阵分解第52-54页
        4.1.1 二维小波变换第52-53页
        4.1.2 小波分解后各子图的意义第53-54页
        4.1.3 基于小波和NMFSC的分解算法第54页
    4.2 基于小波和NMFSC的手指静脉特征提取第54-55页
    4.3 静脉特征的匹配第55-58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8-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手指静脉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第61-66页
    5.1 手指静脉识别系统构成第61-62页
    5.2 手指静脉库介绍第62页
    5.3 手指静脉识别系统的操作模式第62-63页
    5.4 手指静脉识别系统第63-65页
    5.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非负稀疏矩阵分解的人脸表情识别
下一篇:Li(Ⅰ)在Mg、Al、Zn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及Al-Li基合金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