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光催化技术简介 | 第12-13页 |
1.2.1 光催化原理 | 第12-13页 |
1.2.2 光催化反应 | 第13页 |
1.3 半导体光催化剂改性 | 第13-17页 |
1.4 半导体类型及其带隙 | 第17-19页 |
1.4.1 半导体类型 | 第17-18页 |
1.4.2 常见半导体带隙 | 第18-19页 |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7页 |
第二章 TiO_2、TiO_2/Cr_2O_3、TiO_2/Fe_2O_3异质结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27-46页 |
2.1 引言 | 第27-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2.2.1 化学试剂 | 第29-30页 |
2.2.2 实验测试仪器 | 第30页 |
2.3 样品制备 | 第30-32页 |
2.3.1.水热法制备TiO_2纳米带 | 第30页 |
2.3.2 Fe_2O_3的制备 | 第30-31页 |
2.3.3 还原剂钠汞齐的制备 | 第31页 |
2.3.4 TiO_2/Fe_2O_3的合成 | 第31-32页 |
2.3.5 TiO_2/Cr_2O_3的合成 | 第32页 |
2.4 TiO_2异质结的合成机理 | 第32页 |
2.5 光催化降解实验 | 第32-33页 |
2.6 样品表征 | 第33-41页 |
2.6.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3-34页 |
2.6.2 透射电镜(TEM)表征 | 第34-38页 |
2.6.3 TiO_2、TiO_2/Cr_2O_3、TiO_2/Fe_2O_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38-39页 |
2.6.4 光催化活性实验 | 第39-4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第三章 SnO_2、SnO_2/Cr_2O_3、SnO_2/Fe_2O_3异质结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6-62页 |
3.1 引言 | 第46-4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3.2.1 化学试剂 | 第48-49页 |
3.2.2 实验测试仪器 | 第49页 |
3.3 样品制备 | 第49-50页 |
3.3.1 Fe_2O_3的制备 | 第49页 |
3.3.2 还原剂钠汞齐的制备 | 第49页 |
3.3.3 SnO_2/Fe_2O_3的合成 | 第49-50页 |
3.3.4 SnO_2/Cr_2O_3的合成 | 第50页 |
3.4 SnO_2异质结合成原理 | 第50页 |
3.5 光催化降解实验 | 第50-51页 |
3.6 物理测试与样品表征 | 第51-58页 |
3.6.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51-52页 |
3.6.2 透射电镜(TEM)表征 | 第52-55页 |
3.6.3 紫外光谱分析 | 第55-56页 |
3.6.4 光催化活性性能测试 | 第56-5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第四章 SrTiO_3、SrTiO_3/Cr_2O_3、SrTiO_3/Fe_2O_3异质结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62-81页 |
4.1 引言 | 第62-6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5-66页 |
4.2.1 化学试剂 | 第65-66页 |
4.2.2 和测试仪器 | 第66页 |
4.3 实验过程 | 第66-67页 |
4.3.1 水热法制备SrTiO_3纳米颗粒 | 第66页 |
4.3.2 Fe_2O_3的制备 | 第66-67页 |
4.3.3 还原剂钠汞齐的制备 | 第67页 |
4.3.4 SrTiO_3/Fe_2O_3的合成 | 第67页 |
4.3.5 SrTiO_3/Cr_2O_3的合成 | 第67页 |
4.4 SrTiO_3纳米异质结合成原理 | 第67-68页 |
4.5 光催化降解实验 | 第68页 |
4.6 物理测试与表征 | 第68-77页 |
4.6.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68-70页 |
4.6.2 透射电镜(TEM)表征 | 第70-74页 |
4.6.3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 第74-75页 |
4.6.4 光催化活性性能测试 | 第75-7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