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平性药双向适用药性本质特征的研究

提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引言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2页
 1 平性药的沿革及客观存在性第15-16页
 2 平性药药性研究现状第16-18页
 3 平性药“双向适用”的涵义及理论依据第18-20页
 4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第20-22页
第二章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第22-35页
 第一节 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第22-31页
  1 实验材料第22页
  2 实验方法第22-23页
  3 实验结果第23-29页
  4 小结第29-31页
 第二节 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第31-35页
  1 实验材料第31页
  2 实验方法第31-32页
  3 实验结果第32-34页
  4 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平性药双向适用药性特征的药效学研究第35-79页
 第一节 平性药对瘀热互结和寒凝血瘀两种证型大鼠中医表征的影响第35-50页
  1 实验材料第35-37页
  2 实验方法第37-38页
  3 实验结果第38-48页
  4 小结第48-50页
 第二节 平性药对瘀热互结和寒凝血瘀两种证型大鼠微循环的影响第50-58页
  1 实验材料第50页
  2 实验方法第50-51页
  3 实验结果第51-57页
  4 小结第57-58页
 第三节 平性药对瘀热互结和寒凝血瘀两种证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第58-72页
  1 实验材料第58页
  2 实验方法第58-59页
  3 实验结果第59-71页
  4 小结第71-72页
 第四节 平性药“双向适用”药效学实验结果的数据挖掘第72-79页
  1 研究材料第72页
  2 研究方法第72-76页
  3 研究结果第76-77页
  4 小结第77-79页
第四章 平性药双向适用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第79-102页
 第一节 平性药对瘀热互结和寒凝血瘀两种证型大鼠CAMP-PKA 信号通路的影响第79-93页
  1 实验材料第79-81页
  2 实验方法第81-87页
  3 实验结果第87-91页
  4 小结第91-93页
 第二节 平性药对瘀热互结和寒凝血瘀两种证型大鼠NO-NOS 系统的影响第93-97页
  1 实验材料第93-94页
  2 实验方法第94-95页
  3 实验结果第95-96页
  4 小结第96-97页
 第三节 平性药对瘀热互结和寒凝血瘀两种证型大鼠Ca2+-CaM 系统的影响第97-102页
  1 实验材料第97-98页
  2 实验方法第98-99页
  3 实验结果第99-100页
  4 小结第100-102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第102-122页
 1 关于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动物模型的建立第102-109页
   ·瘀热互结证第102-106页
   ·寒凝血瘀证第106-109页
 2 关于平性药双向适用药性特征的药效学研究第109-117页
   ·平性药对寒、热两种血瘀证大鼠模型中医表征的影响第109-112页
   ·平性药对寒、热两种血瘀证大鼠模型微循环的影响第112-113页
   ·平性药对寒、热两种血瘀证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第113-115页
   ·药效学实验结果的数据挖掘和分析第115-117页
 3 关于平性药双向适用内在机理的研究第117-121页
   ·平性药对寒、热两种血瘀证大鼠模型CAMP-PKA 信号通路的影响第117-118页
   ·平性药对寒、热两种血瘀证大鼠模型NO-NOS 系统的影响第118-120页
   ·平性药对寒、热两种血瘀证大鼠模型Ca2+-CaM 系统的影响第120-121页
 4 全文总结第121-122页
结语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8页
附录1第128-130页
附录2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发表论文及著作及科研情况第132-142页
科技查新报告第142-149页
科研课题第149-151页
详细摘要第151-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肾气丸组方机理及不同剂量配比对庆大霉素肾损伤大鼠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钩藤总碱抑制高血压血管外膜重构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