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4-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 第21-28页 |
2.1 个人住房贷款 | 第21-22页 |
2.1.1 概述 | 第21页 |
2.1.2 风险特点 | 第21-22页 |
2.2 风险分类 | 第22-23页 |
2.2.1 市场风险 | 第22页 |
2.2.2 信用风险 | 第22页 |
2.2.3 操作风险 | 第22-23页 |
2.2.4 法律风险 | 第23页 |
2.3 风险管理 | 第23-28页 |
2.3.1 风险识别 | 第23-25页 |
2.3.2 风险评估 | 第25-26页 |
2.3.3 风险管理方法 | 第26-27页 |
2.3.4 风险处理 | 第27-28页 |
第3章 H银行山东省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 第28-35页 |
3.1 H银行山东省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基本情况 | 第28-31页 |
3.1.1 业务发展基本情况 | 第28-30页 |
3.1.2 违约贷款基本情况 | 第30-31页 |
3.2 H银行山东省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 第31-35页 |
3.2.1 风险管理现行措施 | 第31-34页 |
3.2.2 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第4章 H银行山东省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成因及识别 | 第35-43页 |
4.1 H银行山东省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成因 | 第35-41页 |
4.1.1 合作机构 | 第35-37页 |
4.1.2 借款人 | 第37-38页 |
4.1.3 抵押物 | 第38-39页 |
4.1.4 银行管理 | 第39-41页 |
4.2 H银行山东省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识别 | 第41-43页 |
第5章 H银行山东省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定量评估 | 第43-52页 |
5.1 对外部因素的评估——压力测试 | 第43-45页 |
5.1.1 压力测试概述 | 第43页 |
5.1.2 压力测试模型构建 | 第43-44页 |
5.1.3 压力测试结论 | 第44-45页 |
5.2 对内部因素的评估——LOGIT模型 | 第45-52页 |
5.2.1 Logit回归模型 | 第45页 |
5.2.2 模型的建立准备 | 第45-48页 |
5.2.3 模型的分析结果 | 第48-49页 |
5.2.4 Logit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5.2.5 模型的应用 | 第50-51页 |
5.2.6 模型的结论 | 第51-52页 |
第6章 H银行山东省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措施 | 第52-58页 |
6.1 加强对借款人的风险管理 | 第52-53页 |
6.1.1 调查借款人资料 | 第52页 |
6.1.2 多途径了解借款人信用状况 | 第52-53页 |
6.1.3 优化客户评价系统 | 第53页 |
6.2 加强对合作机构的风险管理 | 第53-54页 |
6.2.1 完善中介机构准入标准 | 第53页 |
6.2.2 加强房地产开发商监管 | 第53-54页 |
6.3 加强对银行的风险管理 | 第54-56页 |
6.3.1 强化信贷人员业务能力和风险合规意识 | 第54-55页 |
6.3.2 合理确定岗位设置 | 第55页 |
6.3.3 加强贷后管理 | 第55-56页 |
6.3.4 完善风险监测系统 | 第56页 |
6.3.5 加强业务调查环节相关系统建设 | 第56页 |
6.3.6 加强抵押登记管理 | 第56页 |
6.4 推进个人住房贷款资产证券化 | 第56-57页 |
6.5 完善外部评估机制 | 第57-58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58-60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7.2 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