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2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域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域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域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 研究领域、方法和创新点 | 第10-12页 |
2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概述 | 第12-16页 |
2.1 未成年人监护的界定 | 第12-13页 |
2.1.1 未成年人监护的含义 | 第12页 |
2.1.2 未成年人监护的法律特征 | 第12-13页 |
2.2 未成年人监护的性质 | 第13页 |
2.3 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3-14页 |
2.4 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概况 | 第14-16页 |
3 域外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 第16-20页 |
3.1 域外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概况 | 第16-17页 |
3.1.1 美国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 第16页 |
3.1.2 德国将亲权与监护权区分开来 | 第16-17页 |
3.1.3 法国继受罗马法最为全面 | 第17页 |
3.2 域外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比较分析与借鉴 | 第17-20页 |
3.2.1 监护的意旨和制度定位 | 第18页 |
3.2.2 监护的设立 | 第18页 |
3.2.3 监护机构 | 第18-19页 |
3.2.4 监护的具体事务及监护人的权利 | 第19页 |
3.2.5 监护人的法律责任与监护的终止 | 第19-20页 |
4 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0-26页 |
4.1 立法体系不健全 | 第20页 |
4.1.1 缺乏专门立法 | 第20页 |
4.1.2 没有明确区分监护和亲权制度 | 第20页 |
4.2 处理未成年人监护问题的基本原则存在偏差 | 第20-21页 |
4.2.1 未确立一个明确的处理原则 | 第20-21页 |
4.2.2 从思想上重私力救济,轻公力干预 | 第21页 |
4.3 具体规定不够细致科学 | 第21-26页 |
4.3.1 对监护的种类内容等规定不完善 | 第21-22页 |
4.3.2 对监护人的责任认定不合理 | 第22-23页 |
4.3.3 监护人缺位时国家介入不及时 | 第23-24页 |
4.3.4 缺乏有效的监护人失职监督机制 | 第24-26页 |
5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建议 | 第26-39页 |
5.1 立法体系的完善 | 第26-27页 |
5.1.1 制定未成年人监护法,建立系统全面的法律体系 | 第26页 |
5.1.2 建立明确的监护和亲权制度 | 第26-27页 |
5.2 调整处理未成年人监护问题的基本原则 | 第27页 |
5.2.1 确立处理未成年人监护问题的首要原则 | 第27页 |
5.2.2 提高公力干预的意识 | 第27页 |
5.3 完善监护制度的具体内容 | 第27-39页 |
5.3.1 完善监护人种类以及具体内容的规定 | 第27-30页 |
5.3.2 合理认定监护人的责任 | 第30-31页 |
5.3.3 完善国家介入的规范 | 第31-35页 |
5.3.4 强化对未成年人监护的公权力监督 | 第35-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