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钢管混凝土的特点及发展 | 第10-12页 |
1.1.1 钢管混凝土的特点 | 第10-11页 |
1.1.2 钢管混凝土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 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21页 |
1.2.1 常温下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火灾下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3 火灾后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21-22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成果 | 第22-23页 |
1.4.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页 |
1.4.2 研究成果 | 第22-23页 |
第2章 火灾后方钢管混凝土柱滞回性能试验概况 | 第23-41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23-27页 |
2.2.1 构件设计与制作 | 第23-26页 |
2.2.2 材料的力学特性 | 第26-27页 |
2.3 试验装置 | 第27-34页 |
2.3.1 高温试验炉简介 | 第27-30页 |
2.3.2 火灾全过程试验加载装置 | 第30-32页 |
2.3.3 滞回试验加载装置 | 第32-34页 |
2.4 试验量测内容与方法 | 第34-37页 |
2.4.1 火灾全过程作用量测内容与方法 | 第34-35页 |
2.4.2 滞回性能试验过程量测内容与方法 | 第35-37页 |
2.5 试验方法 | 第37-40页 |
2.5.1 荷载比和耐火极限的理论计算 | 第37-38页 |
2.5.2 火灾全过程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2.5.3 滞回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主要结果与分析 | 第41-69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试验现象 | 第41-49页 |
3.2.1 火灾全过程阶段试验现象 | 第41-43页 |
3.2.2 滞回性能试验阶段现象 | 第43-49页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9-68页 |
3.3.1 火灾全过程作用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变形 | 第49-52页 |
3.3.2 火灾作用后方钢管混凝土柱轴压刚度分析 | 第52-54页 |
3.3.3 水平荷载(P)-位移(△)滞回曲线 | 第54-55页 |
3.3.4 弯矩(M)-曲率(Φ)滞回曲线 | 第55-56页 |
3.3.5 塑性铰区典型荷载-应变曲线分析 | 第56-57页 |
3.3.6 火灾下局部变形位置荷载-应变滞回曲线分析 | 第57-58页 |
3.3.7 抗震性能分析 | 第58-6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4章 方钢管混凝土柱截面温度场有限元模拟及火灾后滞回性能理论研究 | 第69-91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截面温度场有限元模拟 | 第69-77页 |
4.2.1 钢材和混凝土的热工性能 | 第69-73页 |
4.2.2 非线性瞬态温度场分析 | 第73-75页 |
4.2.3 ABAQUS求解非线性瞬态温度场 | 第75-77页 |
4.3 温度场模型验证 | 第77-80页 |
4.4 火灾后方钢管混凝土柱滞回性能理论研究 | 第80-88页 |
4.4.1 材料本构模型 | 第80-86页 |
4.4.2 方钢管混凝土柱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6-88页 |
4.5 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88-9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