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输配电技术论文--输电制度论文--直流制输电论文

适用于大容量架空线输电的C-MMC型柔性直流技术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目录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7页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7页
    1.2 柔性直流技术的发展历程第17-29页
        1.2.1 柔性直流技术概述第17-20页
        1.2.2 第一、第二代柔性直流技术直流故障脆弱性分析及其解决方案第20-23页
        1.2.3 具有直流故障穿越能力的第三代柔性直流换流器拓扑对比分类第23-29页
    1.3 柔性直流输电所涉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第29-34页
        1.3.1 数学模型和高效仿真第29-30页
        1.3.2 调制方式和控制策略第30-32页
        1.3.3 故障下的运行特性和控制策略第32-33页
        1.3.4 主回路参数设计和损耗计算第33-34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4-37页
第二章 C-MMC拓扑机制与运行特性第37-61页
    2.1 引言第37页
    2.2 MMC通用结构特点与运行机理第37-41页
        2.2.1 子模块拓扑结构和稳态运行模式第38-39页
        2.2.2 子模块闭锁运行模式第39-41页
        2.2.3 采用三种子模块拓扑的MMC对比定性分析第41页
    2.3 稳态运行下C-MMC特性分析第41-45页
        2.3.1 连续数学模型第41-45页
        2.3.2 状态方程第45页
    2.4 C-MMC阻抗频率特性分析与计算第45-51页
        2.4.1 交直流阻抗频率特性分析第46-49页
        2.4.2 基于测试信号法的交直流侧阻抗计算流程第49-50页
        2.4.3 仿真分析与算例计算第50-51页
    2.5 C-MMC直流短路故障穿越机理及改进方案第51-60页
        2.5.1 直流短路故障穿越机理第52-55页
        2.5.2 改进拓扑方案和措施第55-58页
        2.5.3 性能评估和仿真分析第58-60页
    2.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三章 C-MMC-HVDC子模块故障冗余控制第61-81页
    3.1 引言第61页
    3.2 C-MMC子模块故障多层次冗余保护控制第61-73页
        3.2.1 基本运行原理和子模块级保护控制第62-65页
        3.2.2 动态备用控制及其优化策略第65-70页
        3.2.3 性能评估和仿真分析第70-73页
    3.3 基于故障电压分量补偿的容错策略第73-79页
        3.3.1 子模块故障下C-MMC运行特性分析第74-76页
        3.3.2 基于电压补偿的直流谐波电流抑制策略第76-78页
        3.3.3 仿真验证与算例分析第78-79页
    3.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四章 C-MMC-HVDC预充电与启动控制第81-99页
    4.1 引言第81-82页
    4.2 C-MMC静态充电分析第82-89页
        4.2.1 自励与它励充电方式分析第82页
        4.2.2 C-MMC静态充电特性和等值电路第82-86页
        4.2.3 限流电阻的位置选择和参数设计第86-88页
        4.2.4 仿真验证与算例分析第88-89页
    4.3 两端系统启动控制和设备配合时序设计第89-94页
        4.3.1 分组有序动态充电策略第89-90页
        4.3.2 两端系统启动控制流程第90-92页
        4.3.3 仿真验证与算例分析第92-94页
    4.4 直流故障控制与系统重启动第94-98页
        4.4.1 直流故障下的双极协调动作策略和重启动控制时序第95-97页
        4.4.2 仿真验证与算例分析第97-98页
    4.5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五章 基于组合式C-MMC的大容量柔性直流系统拓扑特性分析和单元投退控制第99-114页
    5.1 引言第99-100页
    5.2 基于组合式C-MMC的大容量柔性直流结构特性和接地方式第100-104页
        5.2.1 传统提升容量手段的缺陷和组合式换流器的单元扩展方式第100-102页
        5.2.2 大容量柔性直流的接地方式分析第102-104页
    5.3 单元投退策略和控制时序设计第104-110页
        5.3.1 基本的控制原则和运行模式第104-106页
        5.3.2 并联类单元投退策略和控制时序第106-107页
        5.3.3 串联类单元投退策略和控制时序第107-110页
    5.4 仿真验证与算例分析第110-113页
        5.4.1 并联类单元投退特性分析和验证第110-111页
        5.4.2 串联类单元投退特性分析和验证第111-113页
    5.5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六章 LCC-C-MMC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和直流低电压穿越控制第114-131页
    6.1 引言第114-115页
    6.2 LCC-C-MMC拓扑特点和运行特性第115-119页
        6.2.1 拓扑结构说明第115-116页
        6.2.2 直流等效电路和基本控制特性第116-119页
    6.3 整流侧交流系统故障下的直流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第119-122页
        6.3.1 整流侧交流故障引起直流电压跌落分析和传统控制策略的缺陷第119-120页
        6.3.2 直流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第120-122页
    6.4 仿真验证与算例分析第122-129页
        6.4.1 功率阶跃下的混合直流系统稳态特性分析第123页
        6.4.2 整流侧轻微交流系统故障(电压跌幅10%)时直流低电压穿越仿真第123-125页
        6.4.3 整流侧较重交流系统故障(电压跌幅20%)时直流低电压穿越仿真第125-126页
        6.4.4 整流侧严重交流系统故障(电压跌幅50%)时直流低电压穿越仿真第126-129页
    6.5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第七章 MMC通用损耗评估方法第131-145页
    7.1 引言第131页
    7.2 主回路参数和子模块电气量计算第131-137页
        7.2.1 子模块开关函数建模第131-132页
        7.2.2 主回路参数计算第132-133页
        7.2.3 最近电平调制和子模块优化平衡控制第133-134页
        7.2.4 子模块器件电流电压求解第134-137页
    7.3 开关器件参数提取和损耗建模第137-139页
        7.3.1 器件通态损耗计算第137-138页
        7.3.2 器件开关损耗计算第138-139页
    7.4 计算流程与步骤第139-140页
    7.5 性能评估和仿真分析第140-143页
    7.6 本章小结第143-145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45-148页
    8.1 全文主要结论和创新点第145-146页
    8.2 未来研究展望第146-148页
附录-A (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列表)第148-149页
附录-B (第3.3.1 节部分公式推导)第149-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0页
作者简历第160-16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161-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探讨ITGB1在GPER介导的乳腺癌他莫昔芬耐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Mda-9/Syntenin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