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批评报道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以湖北电视台《新闻全天候》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电视批评报道与《新闻全天候》 | 第12-17页 |
一、电视批评报道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 | 第12-14页 |
(一) 社会环境角度 | 第13页 |
(二) 媒体自身角度 | 第13-14页 |
二、《新闻全天候》在电视批评报道中所起的典范作用 | 第14-17页 |
(一) 报道上尊重客观事实 | 第14-15页 |
(二) 评论上大胆中肯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电视批评报道在《新闻全天候》中的实际应用 | 第17-32页 |
一、批评报道选题的策划 | 第17-19页 |
(一) 选题的确立 | 第17-18页 |
(二) 方案的拟定 | 第18-19页 |
二、批评报道采访的主要难题与应对策略 | 第19-22页 |
(一) 批评报道采访的主要难题 | 第19-20页 |
(二) 批评报道采访难题的应对策略 | 第20-22页 |
三、批评报道在节目摄制中的细节处理 | 第22-24页 |
(一) 对投诉人的保护 | 第22-23页 |
(二) 对未成年人以及犯罪嫌疑人的画面处理 | 第23页 |
(三) 对所涉及单位和个人“点名”的处理 | 第23-24页 |
四、批评报道在节目播出时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 第24-32页 |
(一) 尊重客观事实 | 第25-27页 |
(二) 注重舆论引导 | 第27-29页 |
(三) 把握大局观念 | 第29-32页 |
第三章 记者在电视批评报道中的角色扮演 | 第32-39页 |
一、强烈的质疑精神 | 第32-34页 |
(一) 对消息源的质疑 | 第33页 |
(二) 对采访对象的质疑 | 第33-34页 |
二、公平的表达方式 | 第34-35页 |
(一) 公正的表达立场 | 第34-35页 |
(二) 平实的话语风格 | 第35页 |
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 第35-39页 |
(一) 报道要“三贴近” | 第36页 |
(二) 拒绝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 | 第36-37页 |
(三) 尊重人格尊严和个体利益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新闻全天候》批评报道的公信力 | 第39-42页 |
一、真实 | 第40页 |
二、权威 | 第40-41页 |
三、亲和力 | 第41页 |
四、品牌力量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