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 论 | 第11-14页 |
1.1 研究目的、意义及背景阐述 | 第11页 |
1.2 相关发展研究及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中国实施农业支持政策的原由分析 | 第14-21页 |
2.1 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 第14-15页 |
2.2 农业的基础地位 | 第15页 |
2.3 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公共物品”属性 | 第15-16页 |
2.4 农业的高风险性 | 第16-17页 |
2.5 我国农业资源相对匮乏 | 第17页 |
2.6 入世后我国农业面临的特殊国际环境 | 第17-19页 |
2.7 法律的要求 | 第19-21页 |
第三章 WTO《农业协议》的相关规定及中国政府的承诺 | 第21-32页 |
3.1 WTO农业支持保护的基本框架 | 第21-26页 |
3.1.1 农产品市场准入 | 第21-22页 |
3.1.2 农业国内支持 | 第22-25页 |
3.1.3 出口补贴 | 第25-26页 |
3.1.4 动植物卫生与检疫措施 | 第26页 |
3.2 中国加入WTO在农业方面作出的承诺 | 第26-28页 |
3.3 WTO农业基本框架对我国农业支持的影响 | 第28-29页 |
3.4 我国农业国内支持的政策空间 | 第29-32页 |
第四章 我国支持保护农业政策的现状 | 第32-43页 |
4.1 我国支持保护农业的实证分析 | 第32-37页 |
4.1.1 按我国财政预算科目分析我国财政支农的规模及支出结构 | 第32-33页 |
4.1.2 按照WTO《农业协议》的框架分析我国农业支持的现况 | 第33-37页 |
4.2 我国农业支持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4.2.1 我国的农业国内支持力度不足 | 第37-38页 |
4.2.2 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结构需要调整 | 第38-39页 |
4.2.3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要改进 | 第39页 |
4.2.4 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不合理,政策效率低 | 第39页 |
4.2.5 财政支农资金运行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4.3 中国政府支持保护农业政策预期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国外农业支持政策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43-51页 |
5.1 国外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分析 | 第43-49页 |
5.1.1 财政投入政策 | 第43-46页 |
5.1.2 农产品价格政策和收入政策 | 第46-48页 |
5.1.3 进出口政策~[1949] | 第48-49页 |
5.2 国外支持保护农业政策的启示 | 第49-51页 |
5.2.1 不断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 第49-50页 |
5.2.2 将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政策的重要目标 | 第50页 |
5.2.3 完善我国现行农业法律法规 | 第50-51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支持保护农业政策的对策 | 第51-67页 |
6.1 实施农业支持政策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 第51-52页 |
6.2 我国农业支持政策调整的宏观构思 | 第52-53页 |
6.3 我国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新框架 | 第53-59页 |
6.3.1 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农业投入总量 | 第53-54页 |
6.3.2 充分利用“绿箱”政策,调整财政支农结构 | 第54-58页 |
6.3.3 探索实施“蓝箱”措施的可能性 | 第58页 |
6.3.4 用好微量支持措施,合理运用“黄箱”政策 | 第58-59页 |
6.3.5 削减关税,逐步取消所有非关税壁垒 | 第59页 |
6.4 配套的体制改革 | 第59-61页 |
6.5 配套措施的完善 | 第61-67页 |
6.5.1 应对农产品贸易争端,促进农产品出口 | 第61-62页 |
6.5.2 完善农村金融制度 | 第62-63页 |
6.5.3 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增强农业抗灾能力 | 第63-64页 |
6.5.4 调整补贴的产业领域 | 第64页 |
6.5.5 加强农民自己合作组织的建设 | 第64-65页 |
6.5.6 加强政府支农政策实施的监督 | 第65页 |
6.5.7 促使发达国家减少其农业支持 | 第65-66页 |
6.5.8 加快完善农业法律法规政策 | 第66-67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 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