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国家公债、债券、外债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的分析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目录第8-10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5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1.3 研究内容第15页
        1.3.1 论文思路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4 论文的创新第15-17页
2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阶段回顾第17-22页
    2.1 建国初期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第17-18页
    2.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泛滥阶段第18页
    2.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过渡时期第18-19页
    2.4 中央政府代发地方政府债券第19-21页
    2.5 地方政府自主发行债券第21-22页
3 美国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管理和启示第22-29页
    3.1 美国市政债券概述第22-23页
    3.2 美国市政债券发行第23-24页
    3.3 美国市政债券风险管理第24-26页
        3.3.1 债券监管机构第24页
        3.3.2 债券规模和风险预警第24-25页
        3.3.3 债券担保和保险第25页
        3.3.4 信用评级第25-26页
    3.4 美国市政债券监管经验的启示第26-29页
        3.4.1 发债制度建设第26页
        3.4.2 信用风险防范手段第26-27页
        3.4.3 市场监管主体第27-28页
        3.4.4 债券产品多样化改良第28-29页
4 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评估及防范第29-42页
    4.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风险指征第29-35页
        4.1.1 地方政府债券的界定第29-30页
        4.1.2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第30-33页
        4.1.3 地方债信用风险的特征第33-35页
    4.2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第35-39页
        4.2.1 CreditMetrics模型第35-36页
        4.2.2 CreditRisk+模型第36-37页
        4.2.3 KMV模型第37页
        4.2.4 神经网络模型第37-38页
        4.2.5 模型比较和选择第38-39页
    4.3 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防范(基于还款执行力)第39-42页
        4.3.1 合理控制发债规模第40页
        4.3.2 建立还本付息保障机制第40-41页
        4.3.3 健立建全债券风险评级和预警机制第41页
        4.3.4 公开信息披露第41页
        4.3.5 扩大和完善债券监管第41-42页
5 实证研究——以浙江省政府债券为例第42-54页
    5.1 KMV模型的指导思想和模型调整第42-43页
    5.2 应用调整后的KMV模型分析浙江省政府债券信用风险第43-45页
    5.3 应用ARIMA方法预测浙江省2014年财政收入第45-51页
    5.4 浙江省安全发债规模预测第51-53页
    5.5 模型的讨论及后续研究方向第53-54页
6 总结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