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BD地区地震构造解释及储层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研究基本内容 | 第12-13页 |
1.3.1 构造精细解释 | 第12页 |
1.3.2 区域储层研究 | 第12-13页 |
1.4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5 论文主要成果 | 第13-15页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5-21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5页 |
2.2 区域构造特征与构造单元划分 | 第15-17页 |
2.3 地层与沉积背景 | 第17-21页 |
2.3.1 地层划分 | 第17-19页 |
2.3.2 沉积特征 | 第19-21页 |
第3章 地震资料精细解释 | 第21-41页 |
3.1 精细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 第21-23页 |
3.2 构造解释 | 第23-35页 |
3.2.1 地震剖面解释 | 第24-28页 |
3.2.2 时间切片解释 | 第28页 |
3.2.3 相干体及像素处理技术指导解释 | 第28-31页 |
3.2.4 速度分析与构造成图 | 第31-35页 |
3.3 构造特征 | 第35-41页 |
3.3.1 断裂特征 | 第35-39页 |
3.3.2 构造特征分析 | 第39-41页 |
第4章 储层沉积特征及沉积相带展布规律 | 第41-51页 |
4.1 主要含油层系砂体沉积相分析 | 第41-45页 |
4.1.1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 第42-44页 |
4.1.2 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 | 第44-45页 |
4.1.3 湖泊体系 | 第45页 |
4.1.4 水下重力流沉积体系 | 第45页 |
4.2 小层沉积微相平面特征分析 | 第45-51页 |
第5章 储层预测研究 | 第51-61页 |
5.1 正演分析 | 第51-56页 |
5.2 地震属性分析 | 第56-59页 |
5.2.1 敏感地震属性优选分析 | 第57页 |
5.2.2 目的层地震属性分析 | 第57-59页 |
5.3 有利目标评价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