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6页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格尔木新城区地质环境条件 | 第16-27页 |
2.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16-24页 |
2.1.1 地理 | 第16页 |
2.1.2 气象 | 第16-20页 |
2.1.3 地形地貌 | 第20-21页 |
2.1.4 地表水系 | 第21-24页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4-27页 |
2.2.1 地层岩性 | 第24-26页 |
2.2.2 地质构造 | 第26-27页 |
第3章 格尔木新城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27-39页 |
3.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27页 |
3.2 地下水赋存分布特征 | 第27-32页 |
3.3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 第32页 |
3.4 地下水环境现状 | 第32-39页 |
3.4.1 地下水动态特征 | 第32-33页 |
3.4.2 地下水现状水位特征 | 第33-34页 |
3.4.3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 第34-36页 |
3.4.4 现状环境地质问题 | 第36-39页 |
第4章 格尔木新城区地下水的影响因素 | 第39-48页 |
4.1 水库、水电站因素 | 第39-41页 |
4.2 新城规划的不利因素 | 第41-43页 |
4.2.1 格尔木东西河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2 新城规划中人工湖泊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 水文地质条件因素 | 第43-48页 |
4.3.1 地下水深埋带 | 第43-45页 |
4.3.2 地下水浅埋带 | 第45-46页 |
4.3.3 地下水溢出带 | 第46-48页 |
第5章 格尔木新城地下水环境效应评价 | 第48-72页 |
5.1 地下水渗流场模拟 | 第48-52页 |
5.1.1 模型的建立 | 第48-51页 |
5.1.2 模型校验 | 第51页 |
5.1.3 模型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5.2 工程建设地下水环境效应评价 | 第52-60页 |
5.2.1 模拟现状地下水埋深对工程建设的适应性 | 第53-54页 |
5.2.2 降水方案的选取 | 第54-58页 |
5.2.3 河道防渗后地下水位对工程建设的适应性 | 第58-59页 |
5.2.4 小结 | 第59-60页 |
5.3 地下水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 第60-68页 |
5.3.1 模拟现状地下水位埋深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 第60-62页 |
5.3.2 河道防渗后地下水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 第62-63页 |
5.3.3 人工湖体建成后地下水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 第63-66页 |
5.3.4 小结 | 第66-68页 |
5.4 地下水位埋藏深度优化控制分析 | 第68-72页 |
5.4.1 现状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分析 | 第69-70页 |
5.4.2 河道防渗后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分析 | 第70-71页 |
5.4.3 地下水位埋藏深度优化控制分析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取的学术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