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化学杂交剂杀雄嗪酸(SQ-1)检测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7页
   ·小麦杂种优势的研究状况第11-16页
     ·小麦杂种优势的广泛性第11-12页
     ·小麦杂种优势群的创建和利用第12-14页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状况第14-15页
     ·小麦杂种优势应用面临的困境第15-16页
   ·小麦杂交种选育的途径第16-20页
     ·小麦细胞核基因调控雄性不育系统(NMS)第16-17页
     ·小麦细胞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统(CMS)第17-18页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统第18-19页
     ·小麦化学杂交剂雄性不育系统第19-20页
   ·农残检测方法的研究情况第20-26页
     ·农残检测前处理技术第20-23页
     ·农药分析检测方法第23-26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27页
第二章 小麦化学杂交剂 SQ-1 原药中杀雄嗪酸的紫外分光光度检测分析方法第27-31页
   ·材料与方法第27页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7页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27页
     ·标准曲线第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29页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27-28页
     ·线性范围第28-29页
     ·方法回收率、精密度和准确度第29页
     ·化学杂交剂样品检测第29页
   ·讨论第29-31页
第三章 小麦化学杂交剂 SQ-1 原药中杀雄嗪酸的高效液相检测分析方法第31-36页
   ·材料和方法第31-32页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1页
     ·溶液配制第31页
     ·色谱条件第31页
     ·样品测定第31-32页
   ·结果与分析第32-35页
     ·波长的确定第32-33页
     ·流动相的选择第33页
     ·线性关系第33页
     ·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第33-34页
     ·分离专属性第34-35页
   ·讨论第35-36页
第四章 小麦籽粒中化学杂交剂杀雄嗪酸的高效液相检测方法第36-43页
   ·材料与方法第36页
     ·材料及其处理第36页
     ·仪器以及试剂第36页
   ·色谱条件第36-37页
   ·样品前处理第37页
   ·结果与分析第37-41页
     ·色谱分析条件的优化第37-38页
     ·提取条件的优化第38页
     ·净化方法的优化第38-40页
     ·回收率、精密度、线性范围和检出限第40-41页
     ·实际样品分析第41页
   ·讨论第41-43页
第五章 结论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致谢第50-51页
作者简介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373S及油菜籽近红外品质分析的研究
下一篇:YM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TM3314A育性转换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