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功能变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4页 |
| ·课题的应用前景及科学意义 | 第9-17页 |
|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分析 | 第9-10页 |
| ·未成年犯的个案考察 | 第10-14页 |
| ·未成年犯家庭的特点 | 第14-15页 |
| ·未成年犯家庭功能特点 | 第15-17页 |
| ·研究该课题的应用前景及科学意义 | 第17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 ·马克思主义关于家庭起源问题的理论研究 | 第19-21页 |
| ·关于家庭各功能要素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的研究 | 第21页 |
| ·关于家庭成员行为变量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的研究 | 第21-22页 |
| ·有关转型社会中家庭与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 | 第22页 |
|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简要评述 | 第22-24页 |
| 第2章 家庭功能的变迁 | 第24-31页 |
| ·家庭功能的内涵 | 第24-25页 |
| ·家庭功能的定义 | 第24-25页 |
| ·家庭功能的内容 | 第25页 |
| ·传统社会的家庭功能 | 第25-26页 |
| ·现代社会家庭功能的变迁趋势 | 第26-31页 |
| ·经济功能变迁-消费和保障功能增强 | 第27-28页 |
| ·教育功能的变迁-教育功能外化 | 第28-29页 |
| ·感情功能的变迁-情感需求功能增强 | 第29-31页 |
| 第3章 家庭功能的变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 第31-41页 |
| ·经济功能的变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 第31-34页 |
| ·富裕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 第31-32页 |
| ·贫困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 第32-34页 |
| ·教育功能的变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 第34-38页 |
| ·教育功能的弱化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 第34-36页 |
| ·隔代教养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 第36-38页 |
| ·情感功能的变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 第38-41页 |
| ·情感功能的变迁之过分溺爱型 | 第38-39页 |
| ·情感功能的变迁之简单粗暴型 | 第39页 |
| ·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型 | 第39-41页 |
| 第4章 家庭功能的自我完善途径 | 第41-47页 |
| ·优化家庭经济消费结构,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 第41-42页 |
| ·强化家庭教育功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 第42-43页 |
| ·增强家庭情感沟通功能,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 | 第43-45页 |
| ·优化家庭功能系统,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 第45-47页 |
| 第5章 完善家庭功能的社会干预措施 | 第47-52页 |
| ·改善社会治安环境,保持社会的安定 | 第47-49页 |
| ·完善监护制度,健全保障机制 | 第49-51页 |
| ·建立未成年人的国家监护制度 | 第49-50页 |
| ·健全未成年人的权利保障机制 | 第50-51页 |
| ·注重对家庭功能系统的整体干预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