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46页 |
1.1 LED简介 | 第16-18页 |
1.1.1 LED概述 | 第16页 |
1.1.2 LED的结构和原理 | 第16-17页 |
1.1.3 白光LED的技术方案 | 第17-18页 |
1.2 可实现白光的有机荧光粉 | 第18-20页 |
1.2.1 掺杂型有机染料 | 第18-19页 |
1.2.2 有机共轭聚合物 | 第19-20页 |
1.2.3 有机金属配合物 | 第20页 |
1.3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原理 | 第20-27页 |
1.3.1 配体到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过程 | 第20-23页 |
1.3.2 配体结构对配合物发光效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1.3.3 第一配体的选择 | 第24-26页 |
1.3.4 第二配体的选择 | 第26-27页 |
1.4 光致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27-31页 |
1.4.1 红光稀土铕(Ⅲ)离子配合物 | 第27-29页 |
1.4.2 绿光稀土铽(Ⅲ)离子配合物 | 第29-30页 |
1.4.3 白光稀土镝(Ⅲ)离子配合物 | 第30-31页 |
1.5 光致发光稀土高分子的研究进展 | 第31-36页 |
1.5.1 掺杂型稀土高分子的研究进展 | 第31-32页 |
1.5.2 键合型稀土高分子的研究进展 | 第32-36页 |
1.6 选题的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6页 |
第二章 反应型镝配合物及其高分子荧光粉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 第46-76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46-55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47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7页 |
2.1.3 测试仪器和方法 | 第47-48页 |
2.1.4 反应型镝(Ⅲ)离子配合物的合成 | 第48页 |
2.1.5 含镝(Ⅲ)离子聚合物的合成 | 第48-50页 |
2.1.6 荧光寿命的测定 | 第50-51页 |
2.1.7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 | 第51-52页 |
2.1.8 配体的单重态和三重态能级的量子化学计算 | 第52-55页 |
2.2 配合物Dy(L)_2(TPPO)_2(MAA)的表征及发光性能研究 | 第55-64页 |
2.2.1 配合物的性质与组成 | 第55页 |
2.2.2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5-57页 |
2.2.3 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57-58页 |
2.2.4 配合物的热性能分析 | 第58-59页 |
2.2.5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59-60页 |
2.2.6 配合物的荧光寿命和量子产率 | 第60-61页 |
2.2.7 配体的单重态和三重态能级计算 | 第61-63页 |
2.2.8 配合物分子内能量传递机理及过程 | 第63-64页 |
2.3 含镝(Ⅲ)离子聚合物PMDy的表征及发光性能研究 | 第64-70页 |
2.3.1 聚合物的溶解性及分子量分布 | 第64页 |
2.3.2 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64-65页 |
2.3.3 聚合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65-66页 |
2.3.4 聚合物的热性能分析 | 第66-67页 |
2.3.5 聚合物的SEM及EDS分析 | 第67-68页 |
2.3.6 聚合物的XRD分析 | 第68-69页 |
2.3.7 聚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第三章 反应型红光铕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 第76-100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76-78页 |
3.1.1 实验药品 | 第76-77页 |
3.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77页 |
3.1.3 反应型铕(Ⅲ)配合物的合成 | 第77-78页 |
3.1.4 测试仪器和方法 | 第78页 |
3.2 反应型配合物Eu(BA)_2(Phen)(UA)的表征及发光性能研究 | 第78-87页 |
3.2.1 配合物的性质与组成 | 第78-79页 |
3.2.2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79-80页 |
3.2.3 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80页 |
3.2.4 配合物的热性能分析 | 第80-81页 |
3.2.5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81-82页 |
3.2.6 配合物的荧光寿命和量子产率 | 第82-83页 |
3.2.7 配体的单重态和三重态能级计算 | 第83-85页 |
3.2.8 配合物分子内能量传递机理及过程 | 第85-87页 |
3.3 反应型配合物Eu(TTA)_3(UA)的表征及发光性能研究 | 第87-94页 |
3.3.1 配合物的性质与组成 | 第87页 |
3.3.2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87-89页 |
3.3.3 配合物的紫外光谱 | 第89页 |
3.3.4 配合物的热性能分析 | 第89-90页 |
3.3.5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90-91页 |
3.3.6 配合物的荧光寿命和量子产率 | 第91-92页 |
3.3.7 配体的单重态与三重态能级计算 | 第92-93页 |
3.3.8 配合物分子内能量传递机理及过程 | 第93-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第四章 反应型绿光铽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 第100-122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100-102页 |
4.1.1 实验药品 | 第100-101页 |
4.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01页 |
4.1.3 配合物的合成 | 第101-102页 |
4.1.4 测试仪器和方法 | 第102页 |
4.2 Tb(SSA)_3(UA)_2配合物的表征和发光性能研究 | 第102-109页 |
4.2.1 配合物的性质与组成 | 第102页 |
4.2.2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102-104页 |
4.2.3 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104页 |
4.2.4 配合物的热性能分析 | 第104-105页 |
4.2.5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105-106页 |
4.2.6 配合物的荧光寿命和量子产率 | 第106-107页 |
4.2.7 配体单重态与三重态能级计算 | 第107-108页 |
4.2.8 配合物分子内能量传递机理及过程 | 第108-109页 |
4.3 Tb(2-ABA)_3(UA)_2配合物的表征和发光性能研究 | 第109-117页 |
4.3.1 配合物的性质与组成 | 第109-110页 |
4.3.2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110-111页 |
4.3.3 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111-112页 |
4.3.4 配合物的热性能分析 | 第112-113页 |
4.3.5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113-114页 |
4.3.6 配合物的荧光寿命和量子产率 | 第114-115页 |
4.3.7 配体的单重态和三重态能级计算 | 第115-116页 |
4.3.8 配合物分子内能量传递机理及过程 | 第116-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2页 |
第五章 反应型蓝光铍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 第122-132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122-124页 |
5.1.1 实验药品 | 第122-123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123页 |
5.1.3 合成过程 | 第123页 |
5.1.4 测试仪器及方法 | 第123-124页 |
5.2 结果及讨论 | 第124-128页 |
5.2.1 配合物的性质与组成 | 第124页 |
5.2.2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124-125页 |
5.2.3 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125-126页 |
5.2.4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126-127页 |
5.2.5 配合物的热性能分析 | 第127-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2页 |
第六章 铕、铽、铍单聚物及共混型白光高分子荧光粉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 第132-160页 |
6.1 实验部分 | 第133-135页 |
6.1.1 实验药品 | 第133页 |
6.1.2 实验仪器 | 第133页 |
6.1.3 聚合物的制备 | 第133-135页 |
6.1.4 共混型高分子荧光粉的制备 | 第135页 |
6.1.5 测试仪器和方法 | 第135页 |
6.2 PMEu、PMTb、PMBe聚合物的表征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135-148页 |
6.2.1 溶解性、相对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 第135-136页 |
6.2.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136-138页 |
6.2.3 紫外光谱分析 | 第138-139页 |
6.2.4 热性能分析 | 第139-140页 |
6.2.5 SEM及EDS分析 | 第140-142页 |
6.2.6 XRD分析 | 第142-144页 |
6.2.7 荧光光谱分析 | 第144-146页 |
6.2.8 回归分析法模拟配合物单体含量与发光强度之间的关系 | 第146-148页 |
6.3 三基色的配色方案 | 第148-150页 |
6.4 共混型白光高分子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研究 | 第150-154页 |
6.4.1 荧光光谱分析 | 第150-152页 |
6.4.2 量子效率和荧光寿命 | 第152-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154-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0页 |
第七章 含铕、铽、铍的共聚型白光高分子荧光粉的设计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 第160-178页 |
7.1 实验部分 | 第160-162页 |
7.1.1 实验药品 | 第160-161页 |
7.1.2 实验仪器 | 第161页 |
7.1.3 三基色配比的理论计算 | 第161页 |
7.1.4 聚合物的制备 | 第161-162页 |
7.1.5 测试仪器和方法 | 第162页 |
7.2 共聚型高分子荧光粉的表征及发光性能研究 | 第162-173页 |
7.2.1 溶解性、相对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 第162-163页 |
7.2.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163-164页 |
7.2.3 紫外光谱分析 | 第164页 |
7.2.4 热性能分析 | 第164-166页 |
7.2.5 SEM及EDS分析 | 第166-167页 |
7.2.6 XRD分析 | 第167-169页 |
7.2.7 荧光光谱分析 | 第169-171页 |
7.2.8 荧光寿命和量子产率 | 第171-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173-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175-17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78-182页 |
8.1 结论 | 第178-179页 |
8.2 创新点 | 第179-180页 |
8.3 展望 | 第180-182页 |
博士期间承担的科研课题及研究成果 | 第182-184页 |
致谢 | 第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