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结构理论论文

微波照射下岩石中裂纹形成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1-13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页
        1.3.2 研究方案第13-14页
        1.3.3 技术路线第14-15页
2 微波照射下岩石损伤理论第15-24页
    2.1 微波及其特点第15-16页
        2.1.1 微波的概念第15页
        2.1.2 微波的特点第15-16页
    2.2 微波加热原理及特性第16-19页
        2.2.1 微波加热原理第16-18页
        2.2.2 微波加热特性第18-19页
    2.3 微波照射下岩石损伤理论及影响因素第19-23页
        2.3.1 电磁场理论基础第19-20页
        2.3.2 固热耦合问题第20-22页
        2.3.3 屈服条件和屈服函数第22-23页
        2.3.4 微波照射下岩石损伤因素第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微波照射下岩石损伤影响因素试验分析第24-39页
    3.1 微波照射岩石试验第24-27页
        3.1.1 试验目的第24页
        3.1.2 试验材料第24-25页
        3.1.3 试验设备第25-27页
    3.2 试验过程第27-29页
        3.2.1 试验思路第27页
        3.2.2 试验步骤第27-29页
    3.3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第29-38页
        3.3.1 微波照射参数对微波照射效果的影响第30-32页
        3.3.2 冷却方式对微波照射效果的影响第32-35页
        3.3.3 岩石矿物成分对微波照射效果的影响第35-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4 颗粒离散元软件PFC2D及细观参数选择第39-54页
    4.1 颗粒流软件PFC2D简介第39-40页
        4.1.1 PFC2D的基本假设第39页
        4.1.2 颗粒离散元法的计算过程第39-40页
    4.2 颗粒离散元基本接触模型第40-46页
        4.2.1 接触刚度模型第40-41页
        4.2.2 接触滑动模型第41-42页
        4.2.3 黏结模型第42-45页
        4.2.4 颗粒间黏结破坏过程模拟第45-46页
    4.3 PFC2D细观参数与宏观系数的关系研究第46-53页
        4.3.1 颗粒-颗粒接触模量对宏观参数的影响第46-48页
        4.3.2 平行黏结模量对宏观参数的影响第48-50页
        4.3.3 平行黏结强度对破坏形式的影响第50-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5 微波照射下岩石裂纹形成数值模拟分析第54-67页
    5.1 微波加热岩石固热耦合模型第54-57页
        5.1.1 非均质固热耦合数学模型第54-55页
        5.1.2 PFC2D热模型第55-57页
    5.2 微波加热试验模型的建立第57-59页
        5.2.1 微波加热模型的建立第57-58页
        5.2.2 模型材料参数的选取第58-59页
    5.3 岩石损伤机理和规律第59-61页
        5.3.1 微波照射下岩石损伤规律第59-60页
        5.3.2 岩石细观损伤机理第60-61页
    5.4 微波照射效果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第61-66页
        5.4.1 照射参数对照射效果的影响第61-63页
        5.4.2 矿物含量对照射效果的影响第63-64页
        5.4.3 矿物晶体颗粒大小、形状对照射效果的影响第64-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6.1 结论第67页
    6.2 展望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附录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度对重塑黄土水分迁移的影响规律研究
下一篇:岩石中相邻炮孔爆破裂缝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