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常用缩写词 | 第6-10页 |
1 前言 | 第10-14页 |
1.1 禽白血病 | 第11-12页 |
1.2 天然免疫 | 第12-13页 |
1.3 流行病学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2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4-17页 |
2.1.1 实验动物及样品 | 第14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4-15页 |
2.1.3 主要试剂及配置 | 第15-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26页 |
2.2.1 羽速与禽白血病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 第17页 |
2.2.2 ev21的检测 | 第17-18页 |
2.2.3 ALV-J病毒分离 | 第18-19页 |
2.2.4 ALV-J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 | 第19页 |
2.2.5 ALV-J全基因组的扩增及克隆测序 | 第19-21页 |
2.2.6 核苷酸序列的对比分析 | 第21-22页 |
2.2.7 快慢羽鸡天然免疫因子差异的检测分析 | 第22-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5页 |
3.1 快慢羽鸡感染禽白血病存在差异 | 第26-27页 |
3.2 ev21检测 | 第27页 |
3.3 各个亚群禽白血病感染情况和病毒分离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3.3.1 内源性与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分离结果 | 第27-29页 |
3.3.2 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间接免疫荧光结果 | 第29页 |
3.4 K243和M180分离毒株的序列分析 | 第29-32页 |
3.5 快慢羽鸡天然免疫因子的差异表达 | 第32-45页 |
3.5.1 实验组与对照组快慢羽鸡感J亚型禽白血病染情况的检测结果 | 第32页 |
3.5.2 快慢羽鸡ALV-J感染情况的检测结果 | 第32-33页 |
3.5.3 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结果 | 第33-39页 |
3.5.4 抗病毒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 第39-45页 |
4 讨论 | 第45-51页 |
4.1 快慢羽鸡对ALV-J的易感性可能与K基因携带ev21相关 | 第45-46页 |
4.2 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及抗病毒基因的表达规律 | 第46-51页 |
4.2.1 干扰素与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 | 第46-47页 |
4.2.2 抗病毒基因的表达规律 | 第47-49页 |
4.2.3 白细胞介素的表达规律 | 第49-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附录 | 第59-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