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图表目录 | 第9-11页 |
导论 | 第11-26页 |
一、 本项研究的提出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6页 |
二、 本项研究的研究范围与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三、 本项研究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内容安排 | 第22-26页 |
第一章 美国对外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形成的经济动因 | 第26-70页 |
第一节 国际竞争压力与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原因与表现 | 第26-41页 |
一、 国际竞争加剧与制造业危机:美国经济霸权衰落的原因 | 第27-36页 |
二、 美元危机与巨额贸易逆差:美国经济霸权衰落的表现 | 第36-41页 |
第二节 知识产权与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基于知识经济的实证分析 | 第41-55页 |
一、 知识经济与美国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宏观的视角 | 第42-49页 |
二、 知识经济与美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微观的视角 | 第49-55页 |
第三节 促进国家利益:美国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历史与现实 | 第55-68页 |
一、 美国经济发展与国家知识产权政策:一段早期的历史 | 第55-63页 |
二、 国家竞争战略:美国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形成背景 | 第63-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二章 美国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国内决策体制:一种基于美国贸易政治的分析视角 | 第70-119页 |
第一节 公平贸易战略:美国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形成的贸易背景 | 第70-88页 |
一、 美国战后初期的自由贸易政策:国际动力与国内基础 | 第71-79页 |
二、 从自由贸易到公平贸易: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 第79-88页 |
第二节 贸易报复条款:美国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执行的法律依据 | 第88-99页 |
一、 公平贸易政策与美国贸易报复条款的缘起 | 第89-93页 |
二、 贸易政治压力与美国贸易报复条款的形成 | 第93-99页 |
第三节 三位一体:美国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国内决策体制 | 第99-118页 |
一、 美国国会:制定美国对外知识产权政策的立法机构 | 第99-102页 |
二、 行政部门:实施美国对外知识产权政策的执行机构 | 第102-109页 |
三、 利益集团:影响美国对外知识产权政策的关键变量 | 第109-118页 |
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三章 美国双边贸易中的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以普惠制与“特别 301 条款”为核心 | 第119-148页 |
第一节 普惠制中的知识产权条款:以贸易手段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起源 | 第119-130页 |
一、 国际贸易体制中普惠制的形成与实施原则 | 第119-123页 |
二、 美国贸易法中的普惠制及其实施方案 | 第123-125页 |
三、 附条件的优惠:美国普惠制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 | 第125-130页 |
第二节 利益集团与美国双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构:以“特别 301 条款”为中心 | 第130-146页 |
一、 《1979 年贸易协定法》:利益集团参与贸易决策的制度化 | 第130-133页 |
二、 美国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中的利益集团及其影响:以辉瑞公司为例的分析 | 第133-136页 |
三、《1984 年贸易与关税法》:贸易战略与知识产权保护挂钩 | 第136-139页 |
四、《1988 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特别 301 条款”的形成与实施 | 第139-146页 |
小结 | 第146-148页 |
第四章 从 WIPO 到 GATT:美国贸易政策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制的转换 | 第148-179页 |
第一节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史的视角 | 第148-158页 |
一、 《巴黎公约》与《伯尔尼公约》时期: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形成 | 第150-155页 |
二、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时期: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发展 | 第155-158页 |
第二节 从 WIPO 到 GATT:美国多边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贸易动因与立法策略 | 第158-177页 |
一、 从 WIPO 到 GATT:发达国家推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转换的经济动因 | 第158-162页 |
二、 塑造议题:利益集团与美国多边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形成 | 第162-168页 |
三、 体制转换:美国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纳入 GATT 立法议程的基本策略 | 第168-177页 |
小结 | 第177-179页 |
第五章 国际贸易谈判与 TRIPs 体制建构:美国多边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 第179-223页 |
第一节 《反假冒协定》:美国在 GATT 框架下保护知识产权的努力 | 第180-188页 |
一、 GATT 框架下的反假冒议题:缘起与发展 | 第180-183页 |
二、 《反假冒协定》:GATT 框架下的首次知识产权谈判及其影响 | 第183-188页 |
第二节 埃斯特角城宣言:美国将知识产权议题纳入 GATT 谈判的过程分析 | 第188-198页 |
一、 美国在 GATT 谈判目标的设定:基于政府部门与利益集团互动的视角 | 第188-191页 |
二、 知识产权委员会(IPC):美国多边知识产权政策的国内协调机构 | 第191-194页 |
三、 跨国动员与四国联盟:知识产权委员会在发达国家集团中的国际协调 | 第194-198页 |
第三节 美国贸易政策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建构:以《TRIPs 协定》为中心 | 第198-220页 |
一、 《反假冒协定》还是《TRIPs 协议》?:利益集团与知识产权谈判的议程设定 | 第198-202页 |
二、 单边制裁与利益交换:美国与发展中国家在 TRIPs 谈判进程中的政策博弈 | 第202-210页 |
三、 利益分歧与谋求共识:美国与发达国家在 TRIPs 谈判进程中的政策协调 | 第210-220页 |
小结 | 第220-223页 |
结论 | 第223-229页 |
一、 本文的研究发现与结论 | 第223-227页 |
二、 研究展望 | 第227-2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29-245页 |
(一) 中文著作 | 第229-233页 |
(二) 中文译著 | 第233-236页 |
(三) 中文论文 | 第236-237页 |
(四) 英文著作 | 第237-240页 |
(五) 英文论文 | 第240-244页 |
三、 网络资源 | 第244-245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 第245-246页 |
后记 | 第2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