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21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1.2.1 混沌混合 | 第10-11页 |
| 1.2.2 混沌混合的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1.2.3 穿流式搅拌桨 | 第13-15页 |
| 1.2.4 刚柔组合搅拌桨 | 第15页 |
| 1.3 混沌混合判据 | 第15-18页 |
| 1.3.1 K熵 | 第16-17页 |
| 1.3.2 最大Lyapunov指数 | 第17页 |
| 1.3.3 宏观不稳定性频率 | 第17-18页 |
| 1.4 混合性能的表征 | 第18-19页 |
| 1.4.1 混合时间 | 第18-19页 |
| 1.4.2 流场可视化技术 | 第19页 |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1-24页 |
| 2.1 实验装置 | 第21-23页 |
| 2.1.1 搅拌装置 | 第21页 |
| 2.1.2 桨叶结构 | 第21-23页 |
| 2.2 数据采集系统 | 第23页 |
| 2.3 实验方法 | 第2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穿流-柔性组合桨对搅拌槽内流体K熵的影响 | 第24-28页 |
| 3.1 K熵 | 第24页 |
| 3.2 实验过程 | 第24页 |
| 3.3 结果分析 | 第24-27页 |
| 3.3.1 穿流桨对K熵的影响 | 第24-25页 |
| 3.3.2 穿流-柔性组合桨对K熵的影响 | 第25-27页 |
| 3.3.3 柔性部件长度对K熵的影响 | 第2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4 穿流-柔性组合桨对搅拌槽内流体最大Lyapunov熵的影响 | 第28-37页 |
| 4.1 最大Lyapunov指数 | 第28页 |
| 4.2 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步骤 | 第28-31页 |
| 4.3 结果分析 | 第31-35页 |
| 4.3.1 数据采样点位置对最大Lyapunov指数的的影响 | 第31-32页 |
| 4.3.2 转速对最大Lyapunov指数的的影响 | 第32页 |
| 4.3.3 穿流-柔性组合桨对最大Lyapunov指数的的影响 | 第32-34页 |
| 4.3.4 桨叶间距对最大Lyapunov指数的的影响 | 第34-3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5 穿流-柔性组合桨对搅拌槽内流体宏观不稳定性频率的影响 | 第37-44页 |
| 5.1 宏观不稳定频率分析方法 | 第37页 |
| 5.2 实验过程 | 第37-38页 |
| 5.3 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 5.3.1 转速对宏观不稳定性频率的的影响 | 第38-39页 |
| 5.3.2 穿流-柔性组合桨对宏观不稳定性频率的的影响 | 第39-41页 |
| 5.3.3 桨叶间距对宏观不稳定性频率的的影响 | 第41-43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6 验证穿流-柔性组合桨混合性能 | 第44-52页 |
| 6.1 混合性能的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 6.1.1 流场可视化分析 | 第44页 |
| 6.1.2 实验过程 | 第44-45页 |
| 6.2 流体的混合时间 | 第45-48页 |
| 6.2.1 穿流桨对混合时间的影响 | 第45页 |
| 6.2.2 穿流-柔性组合桨对混合时间的影响 | 第45-47页 |
| 6.2.3 桨叶间距对混合时间的影响 | 第47-48页 |
| 6.3 流场可视化 | 第48-51页 |
| 6.3.1 传统桨与穿流-柔性组合桨体系的流场可视化分析 | 第48-49页 |
| 6.3.2 不同桨叶间距体系的流场可视化分析 | 第49-51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7.1 结论 | 第52-53页 |
| 7.2 展望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附录 | 第60页 |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