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第一章 新媒体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 第17-26页 |
1.1 新媒体概述 | 第17-20页 |
1.1.1 新媒体 | 第17-19页 |
1.1.2 新媒体的特点 | 第19-20页 |
1.2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 第20-23页 |
1.2.1 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 | 第20-22页 |
1.2.2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 第22-23页 |
1.3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新环体 | 第23-26页 |
1.3.1 新媒体成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环体 | 第23-24页 |
1.3.2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媒体作用机制 | 第26-35页 |
2.1 新媒体契合大学生心理特点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性 | 第26-29页 |
2.1.1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动机符合其心理发展的需要 | 第27页 |
2.1.2 新媒体的虚拟性、开放性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 | 第27-28页 |
2.1.3 新媒体增加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 | 第28-29页 |
2.2 新媒体契合大学生学习特点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 | 第29-32页 |
2.2.1 新媒体环境下教育内容的改变:从平面到立体 | 第30页 |
2.2.2 新媒体环境下教育方式的改变:从教化到交流 | 第30-31页 |
2.2.3 新媒体环境下教育模式的改变:寓教于乐,寓教于无形 | 第31-32页 |
2.3 新媒体适应当代教育特点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 第32-35页 |
2.3.1 新媒体改变了教育的时空观,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 第32-33页 |
2.3.2 新媒体改变了教育主客体观,实现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全员覆盖、全程融入、全面渗透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原则 | 第35-40页 |
3.1 原则确立的依据 | 第35-36页 |
3.1.1 时代变化的新挑战 | 第35-36页 |
3.1.2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 第36页 |
3.1.3 大学生成长的新期待 | 第36页 |
3.2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原则 | 第36-40页 |
3.2.1 方向指导与方式灵活的原则传统 | 第37页 |
3.2.2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 第37-38页 |
3.2.3 继承与创新的原则 | 第38页 |
3.2.4 保证民主与可控兼顾的原则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教育的路径选择 | 第40-49页 |
4.1 培养教育者的新媒体素养 | 第40-41页 |
4.1.1 加强新媒体理论学习 | 第40页 |
4.1.2 掌握新媒体使用技术 | 第40-41页 |
4.2 提升受教育者的新媒体素养 | 第41-42页 |
4.2.1 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 第41-42页 |
4.2.2 加强受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教育 | 第42页 |
4.3 丰富新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载体 | 第42-44页 |
4.3.1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 第43页 |
4.3.2 广泛利用即时通信 | 第43-44页 |
4.3.3 充分利用手机媒体 | 第44页 |
4.4 创新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手段、方法 | 第44-47页 |
4.4.1 提高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尊重其心理发展规律 | 第45页 |
4.4.2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第45-46页 |
4.4.3 尊重个体差异,把握思想文化发展规律 | 第46-47页 |
4.5 完善监管机制 | 第47-49页 |
4.5.1 建立和完善新媒体信息监管机制 | 第47-48页 |
4.5.2 完善新媒体信息反馈机制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