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基于多信道的低时延和低能耗的无线体域网通信调度策略相关技术 | 第18-26页 |
2.1 基于多信道的低时延和低能耗的WBAN通信调度策略的过程概述 | 第18-19页 |
2.2 优先级设置 | 第19-20页 |
2.3 信道划分 | 第20-21页 |
2.4 等待队列 | 第21页 |
2.5 路由选择 | 第21-22页 |
2.6 中继点选择 | 第22-23页 |
2.7 信道切换 | 第23-25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多信道的低时延的无线体域网通信调度策略研究 | 第26-36页 |
3.1 预备知识 | 第26-28页 |
3.1.1 数据包优先级 | 第26-27页 |
3.1.2 时延 | 第27-28页 |
3.2 基于多信道的低时延的WBAN通信调度方法 | 第28-31页 |
3.2.1 通信模型 | 第28页 |
3.2.2 路由选择 | 第28-29页 |
3.2.3 信道的划分 | 第29-30页 |
3.2.4 等待队列及等待算法 | 第30-31页 |
3.3 实验与评估 | 第31-35页 |
3.3.1 仿真实验 | 第31-32页 |
3.3.2 实验评估 | 第32-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基于多信道的低能耗的无线体域网通信调度策略研究 | 第36-47页 |
4.1 算法概述 | 第36-37页 |
4.2 阴影预判算法 | 第37-39页 |
4.2.1 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4.2.2 中继点的取舍 | 第38-39页 |
4.3 信道切换算法 | 第39-42页 |
4.3.1 基本原理 | 第39-40页 |
4.3.2 信道的初始化 | 第40-41页 |
4.3.3 信道的切换 | 第41-42页 |
4.4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42-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49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47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情况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