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9-10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页 |
1.4 内容组织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系统框架 | 第19-31页 |
2.1 Snort概述 | 第19-21页 |
2.2 正则表达式 | 第21-22页 |
2.2.1 基本概念 | 第21页 |
2.2.2 pcre的基本语法 | 第21-22页 |
2.3 NFA和DFA | 第22-25页 |
2.4 哈希表 | 第25-26页 |
2.5 系统框架——一种Snort规则的处理框架 | 第26-31页 |
2.5.1 Snort规则的处理框架 | 第26-27页 |
2.5.2 Snort规则建模 | 第27页 |
2.5.3 关键特征提取 | 第27-28页 |
2.5.4 DFA的分组和合并 | 第28页 |
2.5.5 DFA的压缩和哈希 | 第28-29页 |
2.5.6 匹配过程 | 第29-30页 |
2.5.7 本文研究的问题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基于协议分类的分组算法 | 第31-41页 |
3.1 背景与意义 | 第31-32页 |
3.2 网络协议分析 | 第32-34页 |
3.3 一种新的基于协议分类的分组算法 | 第34-39页 |
3.3.1 对Snort规则集的分析 | 第34-35页 |
3.3.2 新的基于协议分类的分组算法 | 第35-37页 |
3.3.3 新的Snort规则处理框架 | 第37-39页 |
3.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改进的匹配算法 | 第41-57页 |
4.1 背景与意义 | 第41-43页 |
4.2 新的带起始标记的匹配算法 | 第43-45页 |
4.3 DFA和NFA相结合的匹配方法 | 第45-55页 |
4.3.1 DFA发生状态爆炸的原因 | 第45-47页 |
4.3.2 一种新的基于DFA和NFA相结合的匹配方法 | 第47-53页 |
4.3.3 新的Snort规则处理框架 | 第53-55页 |
4.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7-58页 |
5.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