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2.1 大气沉降中氮、磷来源及存在形态 | 第14-15页 |
1.2.2 大气沉降机制 | 第15页 |
1.2.3 大气沉降通量的监测 | 第15-16页 |
1.2.4 大气氮、磷沉降的生态环境效应 | 第16-18页 |
1.2.5 我国对大气氮、磷沉降的研究 | 第18-19页 |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5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研究流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1-31页 |
2.1 流域概况 | 第21-26页 |
2.1.1 自然概况 | 第21页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1-22页 |
2.1.3 气象气候 | 第22页 |
2.1.4 水资源概况 | 第22-24页 |
2.1.5 水环境现状 | 第24-26页 |
2.1.6 地面沉降概况 | 第2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6-31页 |
2.2.1 采样与分析 | 第26-29页 |
2.2.2 数据处理 | 第29-31页 |
第3章 杭嘉湖流域大气氮、磷湿沉降变化规律 | 第31-47页 |
3.1 地区降水情况分析——以嘉兴为例 | 第31-39页 |
3.1.1 降雨量与p H变化情况 | 第31-33页 |
3.1.2 雨水中营养盐形态特征 | 第33-36页 |
3.1.3 营养盐时间分布特征 | 第36-39页 |
3.2 杭嘉湖地区大气湿沉降通量变化规律 | 第39-45页 |
3.2.1 大气氮磷湿沉降通量时间变化特征 | 第39-41页 |
3.2.2 大气氮磷湿沉降通量空间分布特征 | 第41页 |
3.2.3 大气湿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杭嘉湖流域大气氮、磷总沉降及干沉降变化规律 | 第47-57页 |
4.1 大气氮、磷总沉降的时空变化特征 | 第47-51页 |
4.1.1 大气氮、磷总沉降季节性变化特征 | 第47-49页 |
4.1.2 大气氮、磷总沉降的空间变化特征 | 第49-51页 |
4.2 大气氮、磷干沉降时空变化特征及与湿沉降的比较 | 第51-55页 |
4.2.1 大气氮、磷干沉降时空变化特征 | 第51-53页 |
4.2.2 大气氮、磷干湿沉降对比 | 第53-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源解析-以嘉兴站为例 | 第57-66页 |
5.1 气团后向轨迹分析 | 第57-64页 |
5.1.1 降水云团后向轨迹分析 | 第57-61页 |
5.1.2 干沉降后向轨迹 | 第61-64页 |
5.2 降水离子主成分分析 | 第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6章 大气氮磷沉降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 | 第66-79页 |
6.1 杭嘉湖流域营养氮沉降临界负荷 | 第66-68页 |
6.2 大气氮、磷沉降与其他污染源的比较 | 第68-74页 |
6.2.1 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 | 第69页 |
6.2.2 各污染源氮、磷排放量 | 第69-72页 |
6.2.3 各污染源氮、磷入河量 | 第72-74页 |
6.3 大气氮沉降通量与水环境氮污染物通量的关系 | 第74-7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2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7.2 不足 | 第80-81页 |
7.3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