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2-15页 |
0.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0.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页 |
0.3 研究框架与流程 | 第13-14页 |
0.4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4页 |
0.5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4-15页 |
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概述 | 第15-25页 |
1.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概述 | 第15-22页 |
1.1.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 第15页 |
1.1.2 操作风险定义 | 第15-16页 |
1.1.3 操作风险分类 | 第16-20页 |
1.1.4 操作风险特征 | 第20-22页 |
1.2 商业银行会计运营中的操作风险 | 第22-25页 |
1.2.1 商业银行会计运营的定义 | 第22-23页 |
1.2.2 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概述及分类 | 第23-24页 |
1.2.3 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控制的意义 | 第24-25页 |
2 光大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 第25-31页 |
2.1 光大银行总体概况 | 第25-27页 |
2.2 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和制度 | 第27-31页 |
2.2.1 业务系统升级 | 第27页 |
2.2.2 会计运营工作分类管理 | 第27-28页 |
2.2.3 会计运营操作风险识别 | 第28页 |
2.2.4 重要业务的集中处理 | 第28-29页 |
2.2.5 条线管理制度 | 第29页 |
2.2.6 事中事后监督机制 | 第29-30页 |
2.2.7 实行定期轮岗及强制休假制度 | 第30-31页 |
3 光大银行现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1-37页 |
3.1 制度及流程设计与业务操作不相适应 | 第31-32页 |
3.2 流程控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3.2.1 前台柜员未严格执行业务操作流程 | 第32页 |
3.2.2 事中监督实时控制不严 | 第32-33页 |
3.2.3 内部会计监督检查工作流于形式 | 第33页 |
3.3 系统的预警能力和风险控制力度的缺乏 | 第33-34页 |
3.4 人力资源管理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 | 第34-35页 |
3.5 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的矛盾 | 第35-37页 |
4 完善光大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 | 第37-44页 |
4.1 提升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能力 | 第37-38页 |
4.1.1 完善现有会计运营管理制度体系 | 第37页 |
4.1.2 规范作业流程 | 第37-38页 |
4.2 完善业务操作流程及管理 | 第38-39页 |
4.2.1 整合集中监控职能 | 第38-39页 |
4.2.2 提高风险监测和控制水平 | 第39页 |
4.3 完善业务监测预警系统 | 第39-41页 |
4.3.1 建立监测预警处理机制 | 第39-40页 |
4.3.2 严格规范监测预警责任制 | 第40页 |
4.3.3 提高风险的综合控制能力 | 第40-41页 |
4.3.4 不断优化和完善柜面业务监测系统 | 第41页 |
4.4 优化人员结构及提高人员素质 | 第41-42页 |
4.4.1 优化人员结构 | 第41页 |
4.4.2 提高人员素质 | 第41-42页 |
4.5 建设会计运营操作风险内控文化 | 第42-44页 |
4.5.1 加强领导意识 | 第42-43页 |
4.5.2 加强员工再教育 | 第43页 |
4.5.3 提高全体人员自觉性 | 第43页 |
4.5.4 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