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前言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 ·小麦条锈菌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小麦条锈菌专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国内外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小麦条锈菌新小种鉴定方法概述 | 第18-19页 |
| ·我国小麦条锈菌含有的毒性基因研究 | 第18-19页 |
| ·致病范围测定的有关概念 | 第19页 |
| ·小麦条锈菌的寄生适合度 | 第19-24页 |
| ·寄生适合度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 ·小麦条锈菌寄生适合度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小麦条锈菌寄生适合度研究概述 | 第21-22页 |
| ·寄生适合度的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 ·寄生适合度测定选材原因 | 第23-24页 |
| ·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感染“中四”小麦条锈菌新菌系毒性基因及致病范围测定 | 第25-2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 ·材料 | 第25页 |
| ·方法 | 第25-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 ·感染“中四”小麦苗期致病菌系毒性基因测定 | 第26-27页 |
| ·“中四”新菌系对黄淮麦区后备品种毒性范围测定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感染“中四”小麦条锈菌新菌系 T4 的寄生适合度研究 | 第29-3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页 |
| ·适合度属性的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 ·T4新菌系与我国主要小麦条锈菌优势种群相对寄生适合度属性比较 | 第30页 |
| ·相对寄生适合度属性的主成份分析 | 第30-34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34-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作者简介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