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1.1 三元和四元杂环骨架的构建 | 第10-12页 |
| 1.2 五元杂环骨架的构建 | 第12-15页 |
| 1.3 六元杂环骨架的构建 | 第15-18页 |
| 1.4 七元杂环骨架的构建 | 第18-19页 |
| 1.5 稠杂环骨架的构建 | 第19-21页 |
| 1.6 螺杂环骨架的构建 | 第21-23页 |
| 1.7 本论文的创新点及主要研究工作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微波促进下多组分构建多桥杂环类化合物 | 第25-40页 |
| 2.1 研究背景 | 第25-29页 |
| 2.2 研究设想 | 第29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9页 |
| 2.4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二苯并[b,g][1,8]萘啶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40-55页 |
| 3.1 研究背景 | 第40-43页 |
| 3.2 研究设想 | 第43-44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4页 |
| 3.4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12-(香豆素3基)二苯并[b,g][1,8]萘啶衍生物的三组分“一锅”合成研究.. 46 | 第55-64页 |
| 4.1 研究背景 | 第55-57页 |
| 4.2 研究设想 | 第57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 4.5 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L-脯氨酸催化下三组分“一锅煮”合成茚并吲哚类桥环化合物 | 第64-71页 |
| 5.1 研究背景 | 第64-66页 |
| 5.2 研究设想 | 第66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0页 |
| 5.4 小结 | 第70-71页 |
| 第六章 利用醋酸钯催化下的Csp2-H活化串联反应构建异喹啉骨架 | 第71-79页 |
| 6.1 研究背景 | 第71-74页 |
| 6.2 研究设想 | 第74页 |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74-78页 |
| 6.4 小结 | 第78-79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2页 |
| 7.1 结论 | 第79-81页 |
| 7.2 展望 | 第81-82页 |
| 第八章 实验部分 | 第82-86页 |
| 8.1 仪器和试剂 | 第82页 |
| 8.1.1. 仪器 | 第82页 |
| 8.1.2. 试剂 | 第82页 |
| 8.2 化合物合成的实验步骤 | 第82-86页 |
| 8.2.1. 微波促进下多组分构建多桥杂环类化合物(第二章) | 第82页 |
| 8.2.2. 二苯并[b,g][1,8]萘啶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第三章) | 第82-84页 |
| 8.2.3.12-(香豆素3基)二苯并[b,g][1,8]萘啶衍生物的三组分“一锅”合成研究(第四章) | 第84页 |
| 8.2.4. L-脯氨酸催化下三组分“一锅煮”合成茚并吲哚类桥环化合物(第五章) | 第84页 |
| 8.2.5. 利用醋酸钯催化下的Csp2-H活化串联反应构建异喹啉骨架(第六章) | 第84-86页 |
| 化合物的表征 | 第86-1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6-155页 |
| 博士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的文章 | 第155-156页 |
| 附录 | 第156-157页 |
| 部分化合物的光谱图 | 第157-176页 |
| 致谢 | 第176-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