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相关文献研究 | 第9-11页 |
1.2.1 国内有关文献研究 | 第9-10页 |
1.2.2 国外有关文献研究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投贷联动概述 | 第13-18页 |
2.1 投贷联动的概念 | 第13页 |
2.2 国外投贷联动业务模式 | 第13-15页 |
2.2.1 美国硅谷银行业务模式 | 第13-14页 |
2.2.2 英国中小企业成长基金 | 第14-15页 |
2.3 国内投贷联动业务模式 | 第15-17页 |
2.4 投贷联动业务的优势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我国法律及监管规定对“投贷联动”业务开展的限制 | 第18-22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及法律监管 | 第18-19页 |
3.1.1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 第18页 |
3.1.2 我国商业银行法律及监管制度 | 第18-19页 |
3.2“投贷联动”业务法律监管问题与限制 | 第19-22页 |
3.2.1“投贷联动”业务开展的法律限制 | 第19页 |
3.2.2 银行业务开展范围的限定与经济发展实际不匹配 | 第19-20页 |
3.2.3 风险与收益的计量与业务发展实际情况不匹配 | 第20-21页 |
3.2.4 多头监管导致监管无序 | 第21-22页 |
第四章 国外“投贷联动”立法及监管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2-28页 |
4.1 国外现行立法及监管情况 | 第22-26页 |
4.1.1 德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立法、监管情况 | 第22-23页 |
4.1.2 美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立法、监管情况 | 第23-25页 |
4.1.3 日本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立法、监管情况 | 第25-26页 |
4.2 国外立法及监管情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6-28页 |
4.2.1 放松对银行业务开展范围的限定 | 第26页 |
4.2.2 设立合理有效的监管指标 | 第26页 |
4.2.3 建立有效的隔离机制 | 第26-27页 |
4.2.4 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 | 第27-28页 |
第五章 我国“投贷联动”相关法律及监管制度完善的建议 | 第28-31页 |
5.1 对现有法律制度完善的建议 | 第28页 |
5.1.1 修订《商业银行法》中的限制规定 | 第28页 |
5.1.2 修订《贷款通则》中的限制规定 | 第28页 |
5.2 对现有监管制度完善的建议 | 第28-31页 |
5.2.1 设立合理的资本管理制度 | 第28-29页 |
5.2.2 加强风险隔离网建设 | 第29页 |
5.2.3 防范商业银行对企业进行控制 | 第29-30页 |
5.2.4 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