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催化剂(触媒)论文--化学工业用催化剂论文

工业催化剂上丙烷脱氢与结焦反应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前言第9-10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0-21页
    2.1 丙烯及其供求状况第10-11页
    2.2 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第11-16页
        2.2.1 Oleflex工艺第12-13页
        2.2.2 Catofin工艺第13-14页
        2.2.3 FBD工艺第14页
        2.2.4 PDH工艺第14-15页
        2.2.5 STAR工艺第15-16页
    2.3 丙烷脱氢反应机理第16页
    2.4 丙烷脱氢动力学及结焦过程研究进展第16-19页
        2.4.1 丙烷脱氢动力学研究进展第16-19页
        2.4.2 丙烷脱氢中结焦过程研究第19页
    2.5 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3章 丙烷脱氢催化剂表征及催化性能考评第21-32页
    3.1 引言第21页
    3.2 催化剂制备第21页
    3.3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第21-22页
        3.3.1 N_2物理吸附(N_2-BET)第21页
        3.3.2 X射线衍射(XRD)第21-22页
        3.3.3 透射电镜(TEM)第22页
        3.3.4 扫描电镜(SEM)第22页
        3.3.5 H_2化学吸附(H_2-Chem)第22页
        3.3.6 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第22页
        3.3.7 拉曼光谱(Raman)第22页
        3.3.8 热重分析(TGA)第22页
    3.4 新鲜工业催化剂的表征结果第22-26页
    3.5 催化性能的考评第26-31页
        3.5.1 实验装置及考评方法第26-27页
        3.5.2 组成分析与数据处理第27页
        3.5.3 催化剂性能考评结果第27-29页
        3.5.4 催化剂上结焦量第29-31页
    3.6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工业催化剂上的丙烷脱氢动力学第32-43页
    4.1 引言第32页
    4.2 动力学实验部分第32页
        4.2.1 实验装置与分析方法第32页
        4.2.2 动力学实验条件第32页
    4.3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2-36页
        4.3.1 脱氢动力学模型第32-34页
        4.3.2 丙烷裂解动力学模型第34-35页
        4.3.3 结焦动力学模型与失活动力学模型第35页
        4.3.4 反应器模型第35-36页
        4.3.5 参数回归方法第36页
    4.4 脱氢动力学实验结果第36-39页
    4.5 脱氢动力学模型参数估计结果第39-41页
    4.6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5章 工业催化剂结焦性质与结焦动力学第43-57页
    5.1 引言第43页
    5.2 催化剂结焦实验部分第43-44页
        5.2.1 催化剂结焦实验第43页
        5.2.2 结焦催化剂的表征方法第43-44页
    5.3 结焦催化剂表征结果第44-52页
        5.3.1 热重分析结果第44-47页
        5.3.2 拉曼光谱分析第47-50页
        5.3.3 热裂解气质联用第50-52页
    5.4 结焦动力学第52-55页
        5.4.1 结焦反应速率级数第52-54页
        5.4.2 结焦动力学模型第54-55页
    5.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6章 全文总结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需求理论视角下《所罗门之歌》中的自我实现
下一篇:混合噪声人脸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