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2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石油酸的结构类型及分布 | 第12-14页 |
1.2.1 石油酸的结构类型 | 第12-13页 |
1.2.2 石油酸的分布 | 第13-14页 |
1.3 石油酸的腐蚀危害 | 第14-15页 |
1.3.1 石油酸的腐蚀机理 | 第14页 |
1.3.2 腐蚀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1.4 石油酸的脱除方法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4.1 破坏性脱酸方法 | 第15-16页 |
1.4.2 非破坏性脱酸方法 | 第16-18页 |
1.5 石油酸分析表征方法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1.5.1 质谱法 | 第18-21页 |
1.5.2 红外光谱法(FT-IR) | 第21-22页 |
1.5.3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 第22页 |
1.5.4 其他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1.6 本课题研究方案 | 第24-26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2.1 原料油基本性质 | 第26页 |
2.2 原油实沸点蒸馏 | 第26-27页 |
2.3 石油酸的分离方法 | 第27-29页 |
2.3.1 石油酸分离的基本原理 | 第27页 |
2.3.2 石油酸分离的实验步骤 | 第27-29页 |
2.4 风城稠油四组分分析 | 第29-30页 |
2.5 石油酸及胶质的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2.5.1 元素分析 | 第30页 |
2.5.2 相对分子量测定 | 第30页 |
2.5.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0页 |
2.5.4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30页 |
2.5.5 电喷雾质谱分析 | 第30页 |
2.5.6 紫外光谱分析 | 第30-31页 |
2.5.7 荧光光谱分析 | 第31页 |
2.5.8 热重分析 | 第31页 |
2.5.9 XPS能谱分析 | 第31-32页 |
第3章 风城稠油中石油酸及胶质、沥青质组成结构分析 | 第32-80页 |
3.1 风城稠油石油酸组成及结构的测定 | 第32-43页 |
3.1.1 元素分析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 第32页 |
3.1.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2-33页 |
3.1.3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33-36页 |
3.1.4 电喷雾质谱分析 | 第36-39页 |
3.1.5 紫外光谱分析(UV-Vis) | 第39-40页 |
3.1.6 荧光光谱分析 | 第40-41页 |
3.1.7 热裂解行为分析 | 第41-42页 |
3.1.8 小结 | 第42-43页 |
3.2 风城稠油馏分油石油酸组成及结构的测定 | 第43-60页 |
3.2.1 元素分析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 第43-44页 |
3.2.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4-46页 |
3.2.3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46-50页 |
3.2.4 电喷雾质谱分析 | 第50-54页 |
3.2.5 紫外光谱分析 | 第54页 |
3.2.6 荧光光谱分析 | 第54-55页 |
3.2.7 热裂解行为分析 | 第55-59页 |
3.2.8 小结 | 第59-60页 |
3.3 风城稠油胶质组成结构的测定 | 第60-71页 |
3.3.1 风城稠油四组分分析 | 第61页 |
3.3.2 胶质的元素分析及分子量测定 | 第61页 |
3.3.3 胶质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61-62页 |
3.3.4 胶质的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62-64页 |
3.3.5 胶质的XPS能谱分析 | 第64-66页 |
3.3.6 胶质平均分子结构计算 | 第66-71页 |
3.3.7 小结 | 第71页 |
3.4 风城稠油沥青质组成结构的测定 | 第71-80页 |
3.4.1 沥青质的元素分析及分子量测定 | 第71-72页 |
3.4.2 沥青质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72页 |
3.4.3 沥青质的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72-74页 |
3.4.4 沥青质的XPS能谱分析 | 第74-77页 |
3.4.5 沥青质平均分子结构计算 | 第77-79页 |
3.4.6 小结 | 第79-80页 |
第4章 石油酸在风城稠油中赋予形态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 第80-87页 |
4.1 引言 | 第80-81页 |
4.2 计算方法与模型 | 第8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1-86页 |
4.3.1 原油中不同体系的溶剂化效应 | 第81-83页 |
4.3.2 石油酸分子环数对溶剂化作用的影响 | 第83-85页 |
4.3.3 不同类型石油酸分子对溶剂化作用的影响 | 第85-86页 |
4.4 小结 | 第86-8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87-88页 |
附录A 红外谱图中各官能团的特征峰 | 第88-90页 |
附录B 模型化合物最大紫外和荧光特征吸收峰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情况 | 第101页 |